旅遊日期:  2016-3-11

旅遊地點日本: 本州大阪府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日本之旅的第9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日本(8): 奈良(1): 東大寺&日本鹿 [https://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30210499]

下一篇文章: 連江縣南竿鄉(1): 南竿島() [https://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27473017]

 

本篇遊記敘述天守閣的「前世今生」故事!

 

[照片1] 西元1928年重建的3大阪城天守閣

20160311 (9) 大阪城.JPG

    西元1870明治維新之前,「是被稱為坂」的。之所以由原有的」改名成大阪」的理由很簡單,源起於類似於我們讀過的歷史中有關文字獄的案例: 「坂」這一個字可以拆為「士反」;於是為了避免有「武士造反」的隱意,所以選用另一個音同而字不同的「阪。筆者真的難以理解這些人的邏輯,若是如此就能奏效,那麼第一位天皇若擇不死含意的年號,豈非至今都還是他坐在龍椅上? 哪來的…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剛遜位的明仁上皇)、令和(現任德仁天皇的年號)諸位天皇呢?

位於目前大阪市中央區大阪城公園內的天守閣,曾經歷經周遭發生過的動蕩局勢,自身也兩度遭焚毀而被重建,無疑是一座見證人間修羅歷史的建築。限於篇幅&筆者有限的時間,本篇遊記的重點集中於: (1) (大坂城)天守閣的簡史 &  (2) (大坂城)天守閣的外觀,以下分別記述之。請諸位讀者,且隨筆者禿筆寫就的這一短篇朽文遊記,來一趟緬懷滄桑的知性之旅吧。

 

(1)   城天守閣的簡史

現今的日本,依舊保有一些所謂戰國時代(西元1467~1615)起建的建築。本篇遊記所談的大阪城,是於西元1583年,由前一年才贏得舊主織田家江山、時年46歲的豐臣秀吉下令興建。西元1585建成的1代天守閣含石垣高度約近40m為一棟5重的金箔瓦(瓦面以金箔貼覆)建築。這些由豐臣秀吉下令興建的大坂城建築群,毀於西元1614~1615年發生於德川&豐臣家兩個集團之間的冬之陣&夏之陣」戰役。

目前的3天守閣內有一面繪有「大坂夏之陣」的屏風畫[照片2]。內容是有關於發生在西元161564日,介於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與右大臣豐臣秀賴(豐臣秀吉的第三子; Toyotomi Hideyori)兩個對立集團之間的最後一場生死決鬥的戰役。

[照片2] 天守閣內繪有「夏之陣」的屏風畫

 20160311 (18) 大阪城.JPG

   德川家康這一位開啟江戶幕府的征夷大將軍,即令是在豐臣秀吉身居權力巔峰的時刻也從未真心臣服過。西元16001021日,德川家康趁著豐臣秀吉於西元1598年過世之後,麾下文臣及武將對征討朝鮮失敗的究責問題分裂之際,成功的攏絡住反對繼續效忠於豐臣家族的各方勢力,從而導致由德川家康統率的所謂東軍(因為來自美濃國的東方)與由豐臣家族的首席奉行(職權類似首席事務官)石田三成所推動來自豐臣家及盟友組成的西軍(因為來自美濃國的西方)[1],在當時美濃國的關原地區(現今岐阜縣關原町)展開對決,史稱關原之戰(Battle of Sekigahara)

[1]: 由於石田三成威望不足,名義上的西軍統帥效忠豐臣家的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輝元掛名擔任。

     估計東軍的可能總兵力約75,000~104,000人,西軍則為80,000~120,000人。若是僅單純以所列人數評論,西軍的戰勝機率應該比較高一些。然而,關原之戰這場一日之內就分出勝負的決定性戰役,西軍卻是戰敗方。因為由毛利輝元指揮而佔西軍兵力數20~31%的毛利軍自始至終未正式參戰再扣除臨陣陸續倒戈的小早川秀秋、吉川廣家、小川祐忠等人所指揮的兵力,西軍總數僅餘35,000~75,000人,反而是這場以冷兵器為主戰役的相對弱勢方了。

   筆者認為西軍之敗,絕對與上述的臨場叛變有關,但是不能排除石田三成個人特質與能力的因素影響。固然石田三成因為三奉茶而開始受到豐臣秀吉提攜,並在豐臣秀吉去世前,充分證明他具有卓越的行政才能。然而石田三成過於正直不阿的個性,無法在前述的文臣與武將對究責征討朝鮮敗績而分裂時,發揮同光和塵的協調作用,反而擴大了裂隙。另外,筆者愚見認為石田三成雷同於三國時代的諸葛亮: 同屬於行政長才,卻遜於身為戰場統帥時所不可或缺的獨當一面軍事決斷能力。畢竟石田三成於西元1590年奉豐臣秀吉命令,率領25,000軍力圍攻只有數百名北條家將士防守的武藏國忍城,歷經約1個半月(同年65~717),卻始終無法將之攻陷。最後還是因為北條家的主城---小田原城---降旗投降,忍城之戰才告很戲劇性的勝利結束。

      關原之戰後,豐臣家族的領地由222萬石被強制縮減為65萬石。西元1600~1614年期間,德川家康曾經企圖以天下普請(亦即進行國家工程建設)興建寺廟等各種理由大量消耗豐臣家族所保有的金銀資金,但是似乎效果不佳。於是在西元1614年遂假藉文字獄手段,認定豐臣家重建京都方廣寺時的鐘銘文中的「國家安康」,是故意拆開德川家康的名字,有詛咒之嫌。並以銘文中的「君臣豐樂」倒過來看則是「樂豐臣君」,質疑是以豐臣氏君主造反而忻樂。成為德川家康出師發動攻打位於大坂城的豐臣家的導火線。其實說穿了德川家康就是以莫須有的罪名,硬是要發動戰爭摧毀豐臣家而已

      西元16141119德川家康集結各地大名總和16萬兵力,對於依託堅固的大坂城而擁有9萬兵力的豐臣集團,展開了被後世稱為「大阪冬之陣」的戰役。戰鬥延續至同年1217日。最後豐臣家與德川家達成和平協議,代價是豐臣家必須拆除城牆與除了本丸(類似中國古代城防的主城)以外的二之丸&三之丸(類似中國古代城防的外城or甕城結構)、填平壕溝。也就是說大阪除了主城以外的所有外圍防禦工事設施,俱遭毀棄,徒留一座沒有壕溝的孤城。

      總說強摘的瓜不甜,上述這樣屈辱的和議,終究只會成為下一場戰役的火種。

      再回到照片2的畫面,呈現的就是發生於西元1615426日~64日,史稱「大阪夏之陣」的戰役。豐臣集團的兵力位於中央區域: 包括豐臣秀賴本陣、明石全登隊、大野治長隊、大野治房隊、毛利勝永隊&真田幸村隊(Sanada Yukimura)等。其餘畫面左右側的人名所轄屬的都是來自德川集團的圍攻兵力。這一戰儘管注定是風蕭蕭兮的淒苦結局,但是也彰顯了真田幸村個人的英勇神武餘暉,他居然率領為數有限的真田軍衝鋒陷陣,而且據傳突破德川家康本陣防衛,迫使德川家康棄陣出逃。   

   然而,英雄也終究會死的 。真田幸村未能斬殺德川家康,就意謂大阪孤城即將陷落。絕望的豐臣秀賴與他的母親淀夫人及親信等,都被迫切腹自盡。1天守閣也隨著豐臣家的族滅,灰飛煙滅於祝融的猙獰魔焰之中。

   大阪夏之陣為德川幕府奠定了2百餘年的基業,豐臣家則消失於歷史舞台。筆者讀史: 覺得三國時期的曹氏、孫氏&劉氏的努力,最後卻是為司馬氏掃清了統一華夏大地的障礙。換個比方,前者都是種麥與做餅者,後者則是享受麥香的吃餅者。與此雷同的,以歷史的角度觀之,德川家康之前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也不過是各自費盡心力,卻成就了德川家成為天皇之下的日本實際統治者的基業,直至西元1867119日發生的大政奉還為止

       大阪夏之陣之後5年的西元1620年,江戶幕府的二代將軍德川秀忠下令建大阪城[照片3]。不過,新建築是刻意的以厚達數公尺的沙土完全掩埋舊址,再加高後興建而成的,目的就是藉此徹底抹去世人對豐臣家的記憶,再企圖彰顯德川家一統天下的勳業。西元1665年,這座於西元1626年由德川家興建啟用的大阪城2天守閣,為閃電擊中發生的火災而焚毀,直至西元1868年,末代將軍時發生的鳥羽伏見之戰前都未能重建。所以,照片3中央本丸內的天守閣,在西元1626~1868年之間是不存在的。

[照片3] 德川時期的大阪城(西元1620~1868)

20160311 (19) 大阪城.JPG

  

   西元1928年,大阪市府發動募捐資金,重建毀於西元1868年時鳥羽伏見之戰的大阪城[照片4]。西元1931年,遊客現今所見的大阪城3天守閣出現在世人的視野之前,而且非常幸運的躲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國空軍的轟炸。如今,於上世紀重建的大阪城與名古屋城姬路城並稱為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並以金城or錦城的別名著稱於世。

[照片4] 大阪城 [引用自Google地圖(/紅色箭號&文字為筆者添註)]

1611924618973A.jpg

 

(2)  大坂城天守閣的外觀

天守(Tenshu)這個名稱始自豐臣秀吉(西元1537~1598)之前的戰國大名(類似中國古代的諸侯)--織田信長(西元1534~1582)。稱呼為天守閣則是起自於明治天皇時期。目前,日本境內除了大坂城天守閣之外,還有其它11座天守閣。

在日本的封建時代,演化自櫓(瞭望台or箭樓)的天守閣,作為權力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用途。它雖然是戰國大名居城內的最高建築,平時的活動(包括就寢)都不在此。歷史紀錄裡,只有織田信長曾經把安土城天守閣當作生活居室使用。豐臣秀吉則只有貴賓駕臨大阪城時,才會帶著賓客們共登天守閣眺望周遭景觀。

      筆者是由櫻門進入大阪城的[照片5&6]。穿越這座門後,一堵因為形似章魚而被稱為蛸石的巨石橫亙眼前,這正是大阪城內最巨大的一塊石頭,很難想像它得花多少人力&時間,才能由原產石處移來此地照片7是穿越後回眺櫻門的背面。

[照片5] 前往櫻門途中

20160311 (1) 大阪城.JPG

[照片6] 櫻門(正面)

20160311 (2) 大阪城.JPG

[照片7] 櫻門(背面)

20160311 (4) 大阪城.JPG

   蛸石的遠後方,矗立在石垣基座上方的就是重建於西元1931年的大阪城天守[照片1 & 8~11]石垣基座就是照片1畫面中位於天守建築下方的構造,由大石塊依某種堆砌方式構成的具有凹斜曲面的斜坡。

[照片8] 大阪城天守閣

20160311 (6) 大阪城.JPG

   天守閣前方,有一座西元1970年設計名為EXPO’70時光膠囊(Time capsule)的金屬裝置[照片9]。地下埋藏著2個時間艙,總共4,196件物品分裝於58個處於真空狀態的箱子之中。其中的1號時間艙預計於西元6,970年再打開。不過,以目前人類對地球的破壞速度與程度,若是不能有效的於積重難返之前徹底改善,筆者真心懷疑屆時還有人能前來打開囉!

[照片9] 天守閣& EXPO’70時光膠囊(前景)

20160311 (7) 大阪城.JPG

    2號時間艙於千禧年(西元2000)315日被首度開啟,並將其中收藏的種子取出來栽植。照片9的說明牌講述著這一段相關故事: 種子順利的發芽並開花結果。同年1026日,2號時間艙再度以真空狀態被埋回地下,並設定之後每隔100年開啟一次進行測試。

[照片10]  2號時間艙的種子栽植測試說明牌

20160311 (10) 大阪城.JPG

眼前的58層天守閣,各重頂上裝飾著鍍金的鯱(讀音為ㄅㄨˊ(Shachihoko); 總計8)[2]、虎狀浮雕鬼瓦&合掌形的破風[3],真的是極為壯觀充滿威嚴的建築。難怪在戰國時期大名們藉此震攝其他大名與屬下,同時也讓自己領國內的百姓心存宏偉建築所產生的安全感。

[2]: 神話裡的一種虎首魚身而尾鰭上翹的海獸是天守閣屋頂上象徵權力的裝飾[照片11]

[照片11] [引用自網路: https://www.japanallover.com/2012/04/shachi/]

shachi-1.jpg

[3]: 天守各重屋頂上有如長三角形的建築結構因為會將風勢分割成左右兩道以減少其破壞剪力,遂被稱為破風。之前的 [沖繩島 首里王城] 遊記中曾經提過另一種破風結構 {請參閱: [118]: 日本(1): 沖繩(1): 首里王城; https://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23146792}

[照片12] 大阪城天守閣

20160311 (11B) 大阪城.JPG

   這一篇簡短的遊記就在此告一個段落。由於COVID-19疫情的影響,大家都暫時無法去國外旅遊。所以,原訂的下一篇「北海道花絮」取消,依內子要求,改刊國內遊記。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再度撥冗光臨我們的部落格,前來參閱喔。


 

arrow
arrow

    JeJe4咖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