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旅遊地點: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 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 [台東縣蘭嶼鄉] 之旅的第2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台東縣(1): 蘭嶼鄉(1): 椰油村&紅頭村 [https://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41713479]
下一篇文章: 台東縣(3): 蘭嶼鄉(3): 朗島村 []
[照片1] 東清村觀看日出
[表1] [台東縣蘭嶼鄉] 系列遊記一覽表
文章編號 |
文 章 名 稱 |
Po出日期 |
[177] |
台東縣(1): 蘭嶼鄉(1): 椰油村&紅頭村 |
2024-07-13 |
[178] |
台東縣(2): 蘭嶼鄉(2): 野銀&東清部落 |
2024-08-03 |
[179] |
台東縣(3): 蘭嶼鄉(3): 朗島村 |
2024-08-24 |
--------------------------------------------------------------------------------------
本篇遊記敘述台東縣蘭嶼鄉東清村的野銀部落 & 東清部落景點。
(1) 野銀部落
達悟語Ivalino意謂有許多馬鞍藤的地方,描述的正是野銀部落。雖然野銀部落保留許多完整的半穴居地下屋,不過,筆者還是留待在下一篇朗島村的遊記裡介紹。這裡只簡述由山坡至海邊分佈的野銀部落概況[照片2~4]。
[照片2] 野銀部落
部落居民的心靈寄託場所是教堂[照片3]。野銀部落的教堂把傳統拼板舟元素加入至設計中,顯得精神殿堂更接近達悟人心底的深處,就如同曬飛魚乾所代表的典型飲食文化精髓[照片4]。
[照片3] 引用自:https://www.flickr.com/photos/iky216/4885772228
[照片4] 野銀村一景: 曬飛魚乾
部落的老人比較習慣住在從小長大的地下屋,對興建的國民住宅興趣不高。要替他/她們照相時。務必先徵詢同意,以免誤會而起糾紛[照片5]。
[照片5] 一位野銀部落的婦女
距離野銀部落的環島公路邊,一處潮間帶裡有由礁岩縫隙滲出的沁涼淡水,與海水合組成野銀冷泉[照片6~10]。
[照片6] 野銀冷泉
[照片7] 野銀冷泉
[照片8] 野銀冷泉
[照片9] 野銀冷泉
[照片10] 野銀冷泉
晴朗的藍天下,水質夠澄淨時,就能看到漸層的現象[照片11]。泡在這樣的冷泉裡,眺望著在太平洋波滔裡有如載浮載沉的軍艦岩[照片12],心情變得更美麗囉。
[照片11] 野銀冷泉
[照片12] 眺望軍艦岩
(2) 東清部落
東清部落的達悟語Ivazogan,意思是朝陽最先昇起的地方[照片13&14]。
[照片13] 眺望東清村(左遠後方) & 野銀村(近景)
[照片14] 東清村一景
廣義的東清灣,是北起東清部落前方的水域,向南延伸~500m的狹長海灣。然而狹義的東清灣很偏心,就是東清部落前方,那一片由珊瑚礁石圍繞的一畝三分地海域[照片15~20]。
[照片15] 東清灣一景
[照片16] 東清灣一景
[照片17] 東清灣一景
[照片18] 東清灣一景
[照片19] 東清灣一景 [最大的岩塊 = 雷城岩]
[照片20] 東清灣一景
達悟族的文化特色,展現在由人形紋、船眼紋等紅白黑三色所裝飾特殊圖騰的拼板舟上[照片20]。
東清部落前方的沙灘,是拼板舟不出海時的老家[照片20]; 村裡的空地則是曬飛魚乾時的好所在[照片21]。
[照片21] 東清村一景: 曬飛魚乾
東清灣是蘭嶼著名的觀看日出景點[照片22]: 因為有傳統拼板舟&礁岩作為襯托場景。不過,缺點是位於情人洞東方的珊瑚礁岩,會遮掩從海面剛剛升起的朝陽光芒[照片23]。
[照片22] 東清村觀看日出
[照片23] 東清村觀看日出
照片24&25的水域是廣義的東清灣。
[照片24] 東清村一景
[照片25] 東清村一景
筆者向民宿報名參加的夜捕飛魚體驗活動 [每人費用NTD600],登船地點就在東清部落所在的東清灣小漁港[照片26]。
[照片26] 準備搭船去捕飛魚
所有參與者登船後,得穿妥救生衣,在領到捕撈網&聽完說明後,小船啟動引擎駛向外海[照片27]。
[照片27] 準備妥當要出發囉
到達目標海域,小船停泊後,遊客們佇立於兩舷,各別手持撈網,捕捉躍出海面滑翔的飛魚[照片28]。
[照片28] 捕撈飛魚中
這個體驗活動最大的新鮮感,當然是來自於剛捕撈到的活生生飛魚[照片29&30] --- 據說,蘭嶼海域裡可捕獲的飛魚有4個品種,可是筆者似乎只看到1種。展開飛魚的胸鰭,述說的是人與魚之間的生命搏鬥。但筆者增速躍動的心跳,很快被飛魚們待會就會被料理上餐桌的遺憾取待囉。
[照片29] 剛捕獲的活生生飛魚
[照片30] 剛捕獲的活生生飛魚
東清灣後方的陸地,許多山羊悠閒的在此啃草遊玩[照片31~33]。據說,達悟族人的牧羊方式與其它原住民不同: 達悟族民只在祭祀前才會抓山羊,一般日子裡,山羊可是過著完全無憂無慮的逍遙自在的生活。
這樣要如何區分那些羊是自家的呢? 很簡單,靠著羊耳朵被剪的標記,各家族都不相同的。
[照片31] 東清村一景
[照片32] 東清村一景
[照片33] 東清村一景
以前,由於蘭嶼交通不便,所以當地居民只能自行鑿路使用。東清部落的個鬼洞,是一條長~60m的隧道。由於可以連接情人洞&軍艦岩眺望區,曾被誤認為是「假情人洞」的情人洞[照片34]。然而,當地達悟族人告知: 他們可不願意進入這一處鬼洞。
[照片34] 鬼洞(假情人洞)
真正的情人洞是一個位於東清灣岬角的天然海蝕洞[照片35~38]。由於長期受到海浪衝擊,形成直徑16~17m的拱狀石洞。雖然岩壁極為粗糙尖削,還是有不顧警告標示的遊客在此攀爬。
[照片35] 情人洞一景
[照片36] 情人洞一景
[照片37] 情人洞一景
[照片38] 情人洞一景
由安山岩質熔岩&玄武岩質的集塊岩為主的蘭嶼曝露地層,歷經長期海蝕&風化,成為堅硬耐風化的岩塊,構成蘭嶼當地有趣的奇岩景觀。
照片39&40的雙獅岩,就是火山活動噴出的熔岩按上述現象塑造的。外觀上宛如一對公母獅&伴隨的小獅,甚為吸引遊客們的青睞。達悟族人稱雙獅岩為Jipanatosan,意謂東清村&朗島村之間的村莊分界線[照片36]。
[照片39] 雙獅岩
[照片40 雙獅岩
[照片41] 雙獅岩是東清&朗島兩村的分界線
歡迎留言交流討論心得喔. 😊
[後記1]: 西元2024年9月9日為 [本日熱門] 文章
下一篇文章是 [台東縣蘭嶼鄉 ] 系列遊記的第3篇: 朗島村。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再度撥冗光臨我們的部落格,前來參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