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2020-01-23
旅遊地點: 高雄市那瑪夏區: 達卡努瓦部落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 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 [高雄市那瑪夏區] 之旅的第4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高雄市那瑪夏區(3): 瑪雅部落 [https://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35883563]
下一篇文章: 冰島(1): 自然風情 [https://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40287198]
[照片1] 卡那卡那富族是溪流民族,螃蟹是重要的象徵
[表1] [高雄市] 系列遊記一覽表
文章編號 |
文 章 名 稱 |
Po出日期 |
[165] |
高雄市甲仙區(1):小林紀念公園+小林國小 |
20231-11-18 po出 |
[166] |
高雄市納瑪夏區(1): 錫安山 |
2023-12-02 po出 |
[167] |
高雄市納瑪夏區(2): 南沙魯部落 |
2023-12-23 po出 |
[168 |
高雄市納瑪夏區(3): 瑪雅部落 |
2023-01-13 po出 |
[169] |
高雄市納瑪夏區(4): 達卡努瓦部落 |
2023-02-03 po出 |
[照片2] 由玉打山觀景台眺望達卡努瓦部落 [引用自網路照片]
[照片3] 眺望民生(達卡努瓦)部落 [引用自網路照片]
以下的內容並非按實際先後順序排列,本篇遊記先介紹下禢的民宿,之後簡介達卡努瓦部落的概況。
(1) 巴尼蓋民宿:
若依照巴尼蓋民宿的地址「瑪雅里平和巷202號」,筆者應該將這一部分放在上一篇遊記中介紹。筆者之所以改置於此,一來是避免上一篇遊記內容過於冗長,二來是這一間民宿的位置可以算是介於瑪雅里&達卡努瓦里的主要聚落之間---雖然還是比較靠近瑪雅部落。
巴尼‧蓋休閒農莊佔地~3公頃[註],民宿部分是一棟歐式別墅造型的建築[照片4~8]。「巴尼」是農莊主人顏金蓮女士(阿麗夫人)兒子的名字,阿麗替從平地嫁過來的布農族媳婦娶了一個名字:「蓋」。民宿名稱之所以取源自於祖先的名字,很顯然是具有傳承的用意。除了經營民宿&餐飲,老闆余瑞明先生夫婦也釀製青梅醋販售。
[註]: TEL: (07) 670-1926; 0972-338098; 0978-881590 余顏金蓮(阿麗夫人) 。目前民宿有4人套房3間 、 4人雅房3間,附早餐。帳篷可搭 < 30帳。
[照片4] 巴尼蓋民宿 [台29公路6.2km附近]
[照片5] 巴尼蓋民宿
[照片6] 巴尼蓋民宿
[照片7] 巴尼蓋民宿
[照片8] 巴尼蓋民宿
照片9是民宿的心馨園小吃餐廳。一桌10人份,收費NTD3000,需三天前預訂,散客亦可訂餐。據稱阿麗夫人頗為關注研發創新部落美食,特別是卡那卡那富族最喜愛的食物---黏糕(pepe)。很類似麻糬,沾著花生糖粉,甜甜QQ的,也是重要的待客食物。很可惜的,筆者停留期間,無緣品嘗。
[照片9] 巴尼蓋民宿附設餐廳: 心馨園小吃
民宿主人夫婦是卡那卡那富族人,往昔被歸類為南鄒族。所以,諾大的院落裡,有一座在鄒族部落裡習見的涼亭[照片10]。
[照片10] 巴尼蓋民宿的鄒族式涼亭
筆者信步走向涼亭,只見一具久未使用的犁耙閒置餘涼亭一隅[照片11]。佇立於此,凝視前方的田地[照片12],筆者的思緒不禁憶起論語中樊遲向孔子問稼,孔子答覆:「吾不如老農。」
如今的廟堂呢? 姑且不論人品如何,該由專業掌舵的決策階層,卻由非專業也不能善納專業意見的民粹官僚據位,自是不乏貪功諉過者。論語不是每句話都正確,然而上述的重視專業、尊重專業的心態,卻是絕大多數團隊之所以能完成事半功倍的必要性成功因素之一。
[照片11] 巴尼蓋民宿
[照片12] 巴尼蓋民宿附近的田地
巴尼‧蓋民宿只有四間客房: 1F : 4人雅房1間 & 2F: 4人套房3間。1F的客廳也充當住客們的公共活動空間[照片13~15]。
[照片13] 巴尼蓋民宿: 1F的客廳 [公共空間]
[照片14] 巴尼蓋民宿: 1F的客廳 [公共空間]
[照片15] 巴尼蓋民宿: 1F的客廳 [公共空間]
民宿房間裝潢擺設,雖然相當簡樸,但是乾淨。幾張軟硬適中的雙人彈簧床,直接鋪陳在木製地板上。2F的2~4人和式套房[照片16~21],空間比1F的雅房略微大一些。每間客房都有寬敞的窗戶,室內沒有採光不足的顧慮。
[照片16] 巴尼蓋民宿: 2F的客房No. 1
[照片17] 巴尼蓋民宿: 2F的客房No. 2 [左側圖畫右下角標示著: 卡那卡那富族]
筆者當日下禢的是照片18~20的和式客房,這一間是民宿裡空間最大的。由室內能眺望的視野也甚為清幽[照片22&23]。
[照片18] 巴尼蓋民宿: 2F的客房No. 3
[照片19] 巴尼蓋民宿: 2F的客房No. 3
[照片20] 巴尼蓋民宿: 2F的客房No. 3
[照片21] 巴尼蓋民宿: 2F的客房No. 3 [左側圖畫右下角標示著: 卡那卡那富族]
[照片22] 由巴尼蓋民宿2F的客房No. 3眺望附近山景
[照片23] 由巴尼蓋民宿2F的客房No. 3眺望附近山景
(2) 部落梗概:
達卡努瓦(Takanua; 舊名: 民生)里是目前那瑪夏區裡人口最多的聚落,行政院於西元2014年6月26日宣佈為台灣原住民族第16族的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約佔~50%。若是按卡那卡那富語義,達卡努瓦是很多魚蝦的溪畔。卡那卡那富族人性喜漁獵,祖居都選在附近有禽獸&魚類群集的地方。
88風災留給那瑪夏區的一片毀壞的狼藉,以南沙魯里受創最重,所以80%的居民遷往高雄市杉林區大愛園區。海拔~700m的達卡努瓦里,較瑪雅里&南沙魯里為高,受損程度上也相對較為和緩,多數居民堅決的拒絕政府遷村的建議: 部分原因出於認為原住民沒有出外生存的勞動條件,另一個原因則是無法割捨祖輩們賴以維生的故居。
以下的照片,可能無法向讀者們顯現一個事實: 雖然傳統上卡那卡那富族是父系社會,然而由於當地只能提供有限的工作機會,導致相當數量的部落青壯年男性只得赴外地謀職。所以,部落內所見的人,絕大多數是老年人、國中(含)以下年齡的孩子&婦女。
西元2021年9月1日的芮氏規模4.9的地震,震央就在那瑪夏鄉的達卡努瓦里。所幸,除了35戶住家暫時斷電之外,並無其它更為嚴重的災情。
[照片24]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達卡努瓦橋
[照片25]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吉巴谷餐館
[照片26]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屋那民宿
[照片27]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屋那民宿
[照片28]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瑪雅工坊
在古老的部落傳說中,曾經有一條大鰻魚擋住河道,被部落裡名為Namasia(那瑪夏)的年輕人發現,而當漢人聽聞後便以閩南語發音記成「楠仔仙」,後來才轉成了「楠梓仙」。至於那隻讓河水無處宣泄而釀成巨災的大鰻魚,幸而後來被英勇的螃蟹趕走,大洪水才退去。直至現在,卡那卡那富族部落裡仍可見以螃蟹為圖的裝飾。
[照片29]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瑪雅工坊
[照片30]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瑪雅工坊
[照片31]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瑪雅工坊
[照片32]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33]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34]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35]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36]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37]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38]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39]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40]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41]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42]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43] 達卡努瓦賞螢步道的螢火蟲
[照片44]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45]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46]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47]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照片48]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基督長老教會大光教會
[照片49] 民生(達卡努瓦)部落一景: 基督長老教會民生教會
卡那卡那富族人有一個小小心願,希望全世界都知道「卡那卡那富就是卡那卡那富」。人數~400 多人,且多年來在學術上被歸類為南鄒族,受日本殖民政策影響而大部分說布農語。
下一篇文章是 [冰島] 系列遊記的第1篇: 自然風情。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再度撥冗光臨我們的部落格,前來參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