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2012-02-11
旅遊地點: 埃及: 開羅 大城堡區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 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埃及之旅的第1篇文章。
在敘述這一個旅程之前,筆者想藉此機會描述自己從19歲閱讀有關薩拉丁(Saladin ed-Din; 意思是世界的和平與信仰)後的認知。西元1147年,庫德族裔的大馬士革守將Mujir ed-Dim Abaz挫敗第2次的十字軍運動,當時年僅16歲的薩拉丁就已隨營見習。西元1169年,他38歲之時,繼承叔父Shirkuh的遺缺,於西元1171年成為埃及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的首任蘇丹。個性偏好文學等和平事務甚於征戰,深富俠義風度,根本是他同時代中罕見的領導者。不過,所流露的深厚文人氣質,反倒讓他的戰術機智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可以說是在智略能力上,長於行政手腕及戰略擘劃。
西元1187年7月4日,薩拉丁在格理里海(湖)附近與耶露薩冷王國軍隊激戰後,贏得哈丁會戰,基督教世界奉持的真十字架(True Cross)也落入其手。同年10月2日,耶露薩冷向他呈遞降書。當天,他的偉大人性情操讓他宣布所有付不起贖金者,都可以自由離城。對比西元1099年,十字軍進入該城對異教徒的血洗作為,是何其的寬容與仁慈!難怪但丁的神曲裡,都頌讚他。甚至數百年之後,他的修養仍然是東方浪漫文學中所要彰顯的主角特質。西元2005年,電影王者天下(Kingdom of Heaven)上映,為商業考量而刪修部分史實的劇情中,就連一向胡亂臧否歷史人物的好來塢,也不敢擅將薩拉丁塑造成邪惡的耶露薩冷征服者。您不相信筆者說的嗎? 看看在電影神鬼戰士(Gladiator)的劇情中,他們把史實中淫亂邪惡無比的Lucilla公主(Commodus皇帝的姊姊),美化得多麼高貴專情啊!
薩拉丁在哈丁會戰所取得的戰果,是具有戰略決定性的勝利。因為耶露薩冷王國軍隊是豎著真十字架進行戰鬥的。這場戰役的失敗,意謂著上帝已經離棄基督教世界,從而使十字軍再也不曾享有原先的神聖地位。雖然後續還有6次十字軍運動,但是已經淪為著眼於世俗化的商業利益,那份為宗教犧牲奉獻的情操就在哈丁會戰的囂塵中遽然灰飛煙滅。基督徒們認為回教徒的阿拉幫助薩拉丁打贏了哈丁會戰,所以,整個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靈魂就這樣敗於回教徒的世俗中。
位於Mokattam(或Mukattam)山丘之上而為後世所稱的薩拉丁城堡(The Citadel of Salah al-Din) [照片1],並不是薩拉丁打贏了哈丁會戰才興建的。早在戰前5年,也就是西元1182年,已經完工啟用,成為薩拉丁領軍橫越尼羅河三角洲與西奈沙漠北征時的後方根據基地。不過,薩拉丁這位城堡的主,人再也沒有回到城內。薩拉丁於哈汀會戰後的第6年(西元1193年),罹患當時無法救治的黃熱病,崩逝於大馬士革。
[照片1] 位於開羅城東郊的Mokattam山上的薩拉丁城堡 [開羅的天空始終籠罩黃塵]
兩條道路穿越Mokattam山丘下方,一條是Sharl Salah Salem路,另一條則是Sharl Sikkat al-Mahgar路。整座城堡區東西端最寬處約略為1.7km,南北面之間則約1.4km。可以說,現代城市的建設,是把主幹線公路開闢在城堡附近。不過,城堡距離開羅市中心還是頗遠的[照片2&3]。
不確定是否因為地處沙漠乾燥氣候區域,從遠處觀看城堡,牆體的狀況維持得很好,看不出來已經歷時830餘年了!當然,石質建材比較耐久,但是看看那些地處潮濕地區的城堡下場吧,與這一座是無法同日而語的。
[照片2] 位於道路旁的薩拉丁城堡
[照片3] 位於道路旁的薩拉丁城堡
城堡區的開放時間是早上8點~下午5點,堡外有一塊綠草地與面積很有限的停車場[照片4]。不太了解面積這麼大的埃及,卻只為這麼一座擁有4棟清真寺與博物館的城堡,闢建這麼小的停車空間?
[照片4] 薩拉丁城堡外的綠地公園 [佇立路旁的是一直想兜售商品的小販]
繼續往城堡方向走。途經一些鋪於道路上的石塊,鑲鉗於石內的生痕化石,在經過多年的眾人腳踏與天候等因素,已然日益呈現風化[照片5]。
[照片5] 鋪於道路石塊上生痕化石
薩拉丁的時代,中國發明的火藥與火器尚未傳入阿拉伯世界。在這樣一個只使用冷兵器的戰場,城牆就是防禦者的守護神,卻是進攻者的夢靨。一邊走著,一邊看著身旁矗立的高牆,據說城牆厚達1m呢[照片6~9]。難怪劉備先生在沒有一城一池作為根據地之前,他所率領的那支軍隊始終惶惶然有如喪家之犬。
[照片6] 前往城堡入口途中
[照片7] 前往城堡入口途中
[照片8] 前往城堡入口途中
[照片9] 前往城堡入口途中
城堡入口就在前方。當買好了門票,快步前行,想儘快進去看看我青少年時代起就景仰的薩拉丁所興建的城堡內部了。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一旦就快要與期望已久的人或事物相會,心中那股澎拜的激盪。筆者當時就差不是以這樣的心態,步入城堡內的。只差沒吶喊: 薩拉丁! 我來了!
[照片10] 前往城堡入口途中
[照片11] 薩拉丁城堡的參觀門票
其實還在城堡外時,已經瞧見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的部分建築體[照片12]。那兩座宣禮高塔真的是直指向天啊!
[照片12] 眺望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看到照片12,即令是沒去過的讀者大概也猜到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應該是最靠近城堡入口的建築。由於堡內面積頗大,之後在堡內又遇到事情,而未全部遊覽[文末會簡述]。所以,僅敘述有關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納錫穆罕默德清真寺及軍事博物館的部分。
(1)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薩拉丁沒見過它。這座具有高約52m、直徑2lm的大型圓屋頂的清真寺,始建於西元1830年,費時長達27年之後,於西元1857才落成啟用。設計它的希臘建築師,採用土耳其與曼路克的混合風格來建築它。所以,埃及其他清真寺未曾見過的巨大拱頂和兩座鉛筆形的宣禮尖塔,就成為這座清真寺與眾不同的標誌[照片13~17]。
[照片13]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照片14]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照片15]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照片16]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照片17]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寺院西邊有兩座高達85m的宣禮尖塔,是開羅市內的標記之一。據說,偌大的開羅市區內,很多地方都能瞧見這兩座直插雲霄的宣禮塔,或許是因為它們已經高達約25層樓,又位於海拔~150m(?)的Mokattam山上。
[照片18]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照片19]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建築師居然挑選米黃色的雪花石作為內外牆敷材,令筆者相當詫異[照片20&21]。這種石材的摩氏硬度只有5,是由二氧化矽為主要構成礦物成分的岩石中,最不耐磨損的。筆者只能假設設計師是基於它漂亮的色彩而選擇的。然而,當地沙漠氣候與隨風揚起的飛沙,隨著歲月過去,難不成都對這座清真寺不構成傷害?
[照片20] 清真寺正面刻有阿拉伯文銘文、可蘭經文&四大哈裡發的名字
[照片21]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或許為了推崇這位阿拉伯國家近代史上居功厥偉的的著名穆斯林君主,或許採用這樣美麗的石材是最好的選擇。能夠彰顯他一生由文盲起,45歲中年才研習阿拉伯文與伊斯蘭教經文,在後續長達43年(西元1805~1848年)的掌權期間,全面改革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施政議題,為建立一個以埃及為中心的阿拉伯主權國家而努力。穆罕默德阿里於西元1849年駕崩後就埋葬於此,所以這座清真寺就用它的名字命名。
接下來,筆者鬧笑話了。從來沒進過任何一座清真寺的筆者,比初次來到大觀園的劉姥姥還笨,對入內要脫鞋毫無所知。所以,當女管理員(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一邊講埃及語,一邊比手畫腳之時,筆者卻只能以英語詢問怎麼回事?為何不能進去?是要走另外一個門嗎?然後,這位這位小姐可能不爽了,指著鞋子又用聽不懂的埃及語急吼。終於意會過來了,遵命照辦。筆者不想把遊記文章寫得太長,所以僅以數張照片陳述內部[照片22~24]。筆者的照相技能太差,無法寫真表達它的實際美,您若有機會親臨,肯定會發現這是一座由外至裏,內外皆美的清真寺。
[照片22]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照片23]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照片24]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
清真寺的中庭裡最顯眼的,就是那座讓穆斯林教眾作禮拜時小淨用的盥洗亭[照片25]。
[照片25] 禮拜時小淨用的盥洗亭
西元1845年時法王餽贈的吊鐘,置放在盥洗亭後方的鐘樓中[照片26]。不過,這是一座從來也沒也響過鐘聲的無聲塔。真不知道苦苦的留著這樣的一座鐘,究竟有何意義?
[照片26] 西元1845年法國國王路易士·菲利浦餽贈的吊鐘&小淨用的盥洗處
(2) 納錫穆罕默德清真寺(Mosque of An-Nasir Mohammed)
遊客罕臨的這座清真寺,剛好座落於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與北側城牆通道之間[照片27~]。它的建築年代(西元1318年)遠早於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西元1517年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軍隊攻佔此處,劫掠寺中媿麗的大理石。可嘆哪,多少戰爭不是為正義而戰,而是為利益。多麼的諷刺啊,『義』&『益』儘管同音,卻是迥然不同的價值觀啊。君不見曹操陳兵赤壁,文人尚且譏以銅雀春深鎖二喬啊,儘管那場戰役的真正目的不是如此!
[照片27] 納錫穆罕默德清真寺(Mosque of An-Nasir Mohammed)
[照片28] 納錫穆罕默德清真寺(Mosque of An-Nasir Mohammed)
[照片29] 納錫穆罕默德清真寺(Mosque of An-Nasir Mohammed)
[照片30] 納錫穆罕默德清真寺(Mosque of An-Nasir Mohammed)
(3) 軍事博物館
離開納錫穆罕默德清真寺,約略向東北方步行[照片31&32]。不久後[筆者記不得花多久時間,因為走走停停,只好拿不久後當說法],來到軍事博物館。建築物本身建於西元1827年。館外除了陳列一堆老舊的軍事武器外[照片33~44],還有一座騎於馬上的Ibrahim Pasha的銅像,Ibrahim就是(1)所述的穆罕默德阿里的兒子之一[照片45]。
[照片31] 前往軍事博物館途中
[照片32] 前往軍事博物館途中
[照片33] 軍事博物館
[照片34] 軍事博物館
[照片35] 軍事博物館
[照片36] 軍事博物館
[照片37] 軍事博物館 [若讀者知悉型號,懇請告知,修訂版時補正]
[照片38] 33cm迫擊砲 (33cm Motor) [謝謝留言#86讀者Danny提供的資料]
[照片39] 俄羅斯製造的火砲在1967年戰爭中用於海防 [謝謝留言#96讀者丫進提供的資料]
[照片40] 俄羅斯製造的火砲在1967年戰爭中用於海防 [謝謝留言#96讀者丫進提供的資料]
[照片41] 蘇聯陸軍D-44式1944年型85mm加農炮 [謝謝留言#97讀者丫進提供的資料]
[照片42] 俘虜的以色列美製M48坦克 [謝謝留言#98讀者丫進提供的資料]
[照片43] 軍事博物館 [若讀者知悉型號,懇請告知,修訂版時補正]
[照片44] 軍事博物館 [若讀者知悉型號,懇請告知,修訂版時補正]
[照片45] 軍事博物館外的Ibrahim Pasha銅像
站在館外不遠處,瞧著這面陳述展覽主題包括法老時期、伊斯蘭統治時期、近代時期&目前狀況的浮雕[照片46]。筆者的笨腦袋能憶及的似乎只有法老時期的輝煌勝利,其餘的最近2000餘年,這個古老民族始終是被打壓得抬不起頭來。即令在近代,與以色列的對峙中,哪一次不是最後被打得丟盔卸甲、一敗再敗的塗地。真納悶它要展覽些甚麼,才能喚起民族自省的國魂精神呢?
[照片46] 軍事博物館外牆上的浮雕
說實話,內部的展示品與陳設方式,與現代化西方國家類似博物館的水準差距頗大,可看性有限。僅僅是為了交代至少進去看過了,貼個2張照片舉例[照片47&48]。
[照片47] 軍事博物館內的展示
[照片48] 軍事博物館內的展示
其實筆者本來要貼的是一張第4次以阿戰爭期間,埃及總統沙達特召集軍事將領開會的雕塑,卻居然找不到。當年那場戰役,雖然沙達特贏了戰略目標--以色列撤出並把西奈半島交還給埃及,但是他的無能瞎指揮,讓一整個建制的軍,被以色列部隊四面合圍,缺水缺糧的窘境歷歷在目。卻還大辣辣在博物館裡,毫不避諱的企圖塑造領導者的威權形象。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是沙達特吧。
筆者往回走[照片49],打算去剛才還沒去過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附近觀景台,由那兒眺望開羅市區[照片50~52]。
[照片49] 離開軍事博物館後
[照片50] 由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附近觀景台眺望開羅市區 [空氣品質紫爆啦!]
[照片51] 由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附近觀景台眺望開羅市區 [空氣品質很差喔!]
[照片52] 由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附近觀景台眺望開羅市區 [空氣品質很差喔!]
正困擾於嚴重空氣汙染之際,一名眼神閃爍的埃及男子靠近,先是搭訕了幾句類似從哪兒來與這而好玩嗎之類的話題,筆者敷衍幾句之後,突然間他說您手上的鑲鑽藍寶石戒指很漂亮,可以送給他嗎? 我的第一時間反應,就是使盡大腦智能、設法安全脫身。剩下還有甚麼未看的,全部放棄,盡速離開至安全之地。筆者平日謹慎,當天過於將造訪薩拉丁城堡,而疏忽取下戒指,差點給自己帶來難測的麻煩。
所以呢,這篇不算驚魂記的遊記在此告一段落。提醒各位讀者:出門在外,平安最重要;歡樂遊的同時,別忘了警戒心。筆者首度造訪新天鵝堡時是獨自一人前去,上山的巴士毫不遮掩的張貼著文字內容大致為『Hold your valuables in front of your chest(把貴重物品緊抱於胸前)』這樣的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