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2018-02-17&18
旅遊地點: 屏東縣瑪家鄉瑪家村禮納里(Rinari)部落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 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這是一系列有關屏東縣部落之旅的第2篇文章。
[ä] 謹以本文禱念那些在民國97年88風災的罹難者,並祝福被迫離鄉遷居的倖存者,希望他們從此平安。
是「禮納里」,不是「你那裡」!
「禮納里」,這個原住民部落名稱是本世紀才出現的,而且是歷經一場巨大的天災之後被迫誕生的。民國97年8月8日登陸台灣的莫拉克颱風,強風驟雨導致山區土石流以摧枯拉朽之勢,淹沒一些沿途的原住民村莊。民國99年12月底,原先居住於瑪家鄉瑪家村(排灣族)、霧台鄉好茶村(魯凱族)及三地門鄉大社村(排灣族)的多數居民,共同遷村至目前這個地方,並決議將這處新居命名為禮納里(Rinari),意謂「等待恩典、充滿祝福及希望的地方」。而原先這3個村名各取一個字:大社的「大」、瑪家的「家」與好茶的「好」,就組成這個永久屋社區的問候語:「大家好」。
社區大致上由4個單元組成,分別是: 好茶(古茶柏安)部落、瑪家(瑪卡札亞)部落、大社(達瓦蘭)部落與介於2個前者及後者之間的文化教育區(紅藜故事館、遊客中心、原創空間館與長榮百合國小)。社區的北端入口就是貫穿整個禮納里的中央道路,剛好隔開東側的好茶與西側的瑪家部落,而大社部落則位於靠近南端出入口處。筆者就沿著這樣的軸線,向尚未有機會造訪的讀者作簡單的介紹。
在北端入口附近,就會看到位於右手邊瑪家部落的瑪家穀倉(Kabav)餐廳與青年集會所(Cakar) [照片1~3],右轉後就進入以原有的部落名(Makazayazaya;意謂傾斜的山坡地)稱呼的瑪卡札亞街,循路往南的兩旁則是各條巷道。部落內有3座教堂,分別是位於瑪卡札亞街6巷、18巷、24巷的基督教長老會教堂[照片5]、天主教玫瑰聖母教堂[照片10&11]與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福音堂[照片12]。若是想找個可以坐下來用餐或品嚐咖啡的地方,不妨前往位於8巷的瑪莎菇石板烤肉及11巷的嵐雲綠海咖啡館[照片6],品嚐看看原住民的風味。
q [照片1] 瑪家部落
q [照片2] 瑪家部落 [瑪卡札亞街1號的瑪家穀倉(Kabav)餐廳]
q [照片3] 瑪家部落 [青年集會所(Ca kar)]
q [照片4] 瑪家部落 [瑪卡札亞街4巷的民宅]
q [照片5] 瑪家部落 [瑪卡札亞街6巷的基督教長老會教堂]
q [照片6] 瑪家部落 [瑪卡札亞街11巷的嵐雲綠海咖啡館]
q [照片7] 瑪家部落 [社區活動中心(百步蛇廣場)]
q [照片8] 瑪家部落 [瑪家村辦公室&育樂教室]
q [照片9] 瑪家部落 [瑪卡札亞街15巷的民宅]
q [照片10] 瑪家部落 [瑪卡札亞街18巷的天主教玫瑰聖母教堂]
q [照片11] 瑪家部落 [瑪卡札亞街18巷的天主教玫瑰聖母教堂]
q [照片12] 瑪家部落 [瑪卡札亞街24巷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福音堂]
q [照片13] 瑪家部落 [瑪卡札亞街24巷的民宅]
q [照片14] 瑪家部落 [瑪卡札亞街24巷的民宅]
跨過中央道路,就進入禮納里社區中唯一由魯凱族人聚居的好茶部落。魯凱語的古茶柏安(Kucapungane)意謂「雲豹的傳人」,雖然也有其它含意(突角or轉彎之處) [照片15]。居民則好稱他們自己是脫鞋子部落,在古茶柏安街17巷口,地面上那雙巨大的光腳丫圖案可為明證[照片24]。好茶部落是禮納里社區中人口數最眾多的,也擁有最多的教堂與餐廳。4間教堂分別是位於古茶柏安街10巷、15巷、21巷與和平路59巷的基督教長老會教堂[照片17]、基督教中華循理會教堂[照片21]、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教堂[照片39]與天主教堂[照片45&46]。多數的餐廳集中在古茶柏安街17巷,幾乎也是整個社區最人聲鼎沸之處,尤其是用餐時間[照片25~28]。
筆者當日是住宿於古茶柏安街20巷8號的懷舊棧民宿,是由陳再輝(Balu;漢名為把路)夫婦經營的,個人深感住宿當晚相當溫馨與寧靜,一夜好眠[照片34~37]。第二天清晨,女主人準備的美味中式早餐,豐盛到深恐在過年期間突然增加了腰圍。部落內還有其它的招待家庭民宿,因為並未造訪,無法多作說明。
[註]: 請參見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340124.htm 有關Balu的報導
q [照片15] 好茶部落入口意象
q [照片16]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0巷的民宅]
q [照片17]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0巷的基督教長老會教堂]
q [照片18]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2巷的民宅]
q [照片19]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3巷的民宅]
q [照片20]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5巷的民宅]
q [照片21]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5巷的基督教中華循理會教堂]
q [照片22]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6巷的民宅]
q [照片23]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6巷的魯凱族大頭目的家]
q [照片24]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7巷]
q [照片25]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7巷]
q [照片26]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7巷]
q [照片27]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7巷]
q [照片28]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7巷13號的魯魯灣餐廳]
q [照片29]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8巷的民宅]
q [照片30]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19巷的民宅]
q [照片31]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20巷的民宅]
q [照片32]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20巷的民宅]
q [照片33]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20巷的民宅]
q [照片34]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20巷8號的懷舊棧民宿]
q [照片35]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20巷8號的懷舊棧民宿]
q [照片36] 牆上手繪的舊部落水塘 [故事參見: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340124.htm 的報導]
q [照片37] 手繪被視為燈塔的紅櫸木 [參見: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340124.htm 的報導]
q [照片38]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21巷的民宅]
q [照片39]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21巷的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教堂]
q [照片40] 好茶部落 [古茶柏安街22巷的民宅]
q [照片41] 好茶部落 [和平路35巷的民宅]
q [照片42] 好茶部落 [和平路35巷的民宅]
q [照片43] 好茶部落 [和平路35巷的民宅]
q [照片44] 好茶部落 [和平路59巷的民宅]
q [照片45] 好茶部落 [和平路59巷的天主教堂]
q [照片46] 好茶部落 [和平路59巷的天主教堂]
沿著中央道路往南行,在還沒到大社部落之前,會陸續經過紅藜故事館、遊客中心、原創空間館與長榮百合國小。由於造訪日正逢舊曆新年期間,全都處於關閉狀態,僅能見到建築外觀,無緣入內
q [照片47] 禮納里的紅藜故事館
q [照片48] 禮納里的紅藜故事館
q [照片49] 禮納里的紅藜故事館
q [照片50] 禮納里的紅藜故事館
q [照片51] 禮納里的遊客中心
q [照片52] 禮納里的1n1原創空間館
q [照片53] 禮納里的長榮百合國小
q [照片54] 禮納里的長榮百合國小
從這兒再往南,就是社區中第3個部落--大社部落--的所在,是由原先位於三地門鄉舊的大社村遷來的排灣族居民的安身處。
q [照片55] 大社部落 [和平路2段19巷的大頭目的家]
q [照片56] 大社部落 [和平路2段25巷的基督教長老教堂]
q [照片57] 大社部落 [和平路2段25巷的基督教長老教堂]
q [照片58] 大社部落 [和平路2段27巷的民宅]
q [照片59] 大社部落 [和平路2段51巷的穿山甲藝文休閒廣場]
q [照片60] 大社部落 [和平路2段59巷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福音堂]
q [照片61] 大社部落 [和平路2段59巷的Aluaiy工作坊]
q [照片62] 大社部落 [和平路2段59巷的Aluaiy工作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