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旅遊地點:  美國Arizona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 [美國] 之旅的第8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美國(7): Arizona(4) Bisbee露天銅礦 [https://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41559933]

下一篇文章: 美國(9): California(1): San Dieago海岸[]

 

 

[照片1] Kitt Peak拍攝的星軌 [引用自Kitt Peak官網: khttps://www.facebook.com/kittpeak]

[照片1] Kitt Peak拍攝的星軌.jpg

 

 

[1] [美國] 系列遊記一覽表

文章編號

     

Po出日期

[115]

美國(1): 盛世公主號郵輪(1): 5~7樓層

2020-05-01

[116]

美國(2): 盛世公主號郵輪(2): 15~19樓層

2020-05-01

[117]

美國(3): 藍寶石公主號郵輪

 

[171]

美國(4): Arizona(1): Arizona大學

2024-03-16

[172]

美國(5): Arizona(2): Titan飛彈博物館

2024-04-06

[173]

美國(6): Arizona(3): 大峽谷&胡佛水壩

2024-04-27

[174]

美國(7): Arizona(4): Bisbee露天銅礦

2024-05-18

[175]

美國(8): Arizona(5): Kitt Peak天文台

2024-06-08

[17X]

美國(9): California(1): San Siego海岸

2024-06-29

 

--------------------------------------------------------------------------------------

本篇遊記敘述的是位於Arizona州的Kitt Peak national observatory (KPNO)景點。這處天文台當然是一些天文學家們工作的地點,只是白天他們休息時,管理單位容許遊客在保持肅靜的狀況下,參觀這裡的一部份研究設施。 本篇遊記裡的照片均翻拍筆者就讀於University of Arizona尚無數位相機的年代

 

(1) 遊客中心

       這裡海拔~2,096 m,原則上比筆者當時就學的University of Arizona所在的Tucson(海拔~728m)的氣溫至少低8.2°C。所以,來此地遊覽務必考慮額外的保暖衣物[照片2~6]

[照片2] 遊客中心 (Visit center)

[照片2] 遊客中心.jpg

[照片3] 遊客中心的外牆

[照片3] 遊客中心的外牆.jpg

[照片4] 遊客中心外牆的瑪雅圖騰

[照片4] 遊客中心外牆的瑪雅圖騰.jpg

[照片5] 筆者歡迎光臨木牌

[照片5] 歡迎光臨木牌.jpg

[照片6] 筆者反射鏡模型

[照片6] 反射鏡模型.jpg

 

(2) KPNO簡介

       筆者是聽聞一位化學系學長的介紹,才會前來KPNO遊覽的。據說在這個遠離文明市區 [距離百萬人口的Tucson~90km] & 光害的地區,零星散布著20座不同規模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2座射電望遠鏡照片7~9是由不同的角度,眺望這一群北半球最大型的天文觀測設施。

[照片7] KPNO的各座天文望遠鏡一景

[照片7] KPNO的各座天文望遠鏡一景.jpg

[照片8] KPNO的各座天文望遠鏡一景

[照片8] KPNO的各座天文望遠鏡一景.jpg

[照片9] KPNO的各座天文望遠鏡一景

[照片9] KPNO的各座天文望遠鏡一景.jpg

   藉由昂貴的設備KPNO的天文學家們對大型研究項目諸如暗物質(dark matter)宇宙規模(cosmic distance)、紅位移星系(high red-shift galaxies) & 牧夫座空洞(Boötes Void)等非專業人士無以理解的議題作出具體貢獻

     KPNO的小行星觀測小組發現直徑~400m重達460億噸的編號99942小行星[天文學界以以古埃及黑暗之神Apophis之名暱稱(中國譯為毀神星)],正直奔地球而來,預計抵達日期為2029-04-13。估計撞擊能量相當於~10萬顆投擲於廣島的原子彈威力所幸目前的觀測計算,認為它將於距離地表38,400km之遙處驚險的飛掠而過

   另外,平均半徑246±10m的小行星貝努(MPC: 101955)將於西元2175~2196年飛抵地球附近,預估它與這顆星球發生直接碰撞的機率大於毀神星,約為0.037% (= 1/2,700)

   若以當地Tohono O'odham印第安族人尊崇的 Baboquivari峰為背景拍攝KPNO的各座天文望遠鏡如照片10所示。

[照片10] Baboquivari峰為背景拍攝的KPNO的各座天文望遠鏡一景

[照片10] 以Baboquivari峰為背景拍攝的KPNO的各座天文望遠鏡一景.jpg

   筆者覺得這個角度的Baboquivari[照片11]頗為類似雪山山脈裡的大霸尖山哪[照片12]!

[照片11] Baboquivari [H2,356m]

[照片11] Baboquivari峰.jpg

[照片12] 百岳第29名的大霸尖山 [H3492m]

[照片12] 百岳第29名的大霸尖山 [H3492m].jpg

 

 

(3) 重要的望遠鏡簡介

     1節介紹5座望遠鏡首先是KPNO最大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啟用於西元1973年的Mayall 反射式(4m鏡面)望遠鏡 [Nicholas U. Mayall Telescope]這一座望遠鏡可是觀測暗能量的主要設備[照片13~17]

[照片13] 上山途中就能看到中央偏左的Mayall 反射式(4m鏡面)望遠鏡

[照片13] 上山途中就能看到中央偏左的Mayall 反射式(4m鏡面)望遠鏡.jpg

[照片14] 上山途中就能看到位於左側的Mayall 反射式(4m鏡面)望遠鏡

[照片14] 上山途中就能看到位於左側的Mayall 反射式(4m鏡面)望遠鏡.jpg

[照片15] 筆者 & Mayall 反射式(4m鏡面)望遠鏡 [以前任台長的名字命名]

[照片15] Mayall 反射式(4m鏡面)望遠鏡 [以前任台長的名字命名].jpg

[照片16] 海拔2120m Mayall 反射式(4m鏡面)望遠鏡

[照片16] 海拔2120m 的Mayall 反射式(4m鏡面)望遠鏡.jpg

[照片17] Mayall 反射式(4m鏡面)望遠鏡的主體

[照片17A] Mayall 反射式(4m鏡面)望遠鏡的主體.jpg

 

   其次是第2大的WIYN反射式(3.5m鏡面)望遠鏡 [WIYN telescope],名字取自數所大學的縮寫(W=威斯康辛大學、I=印第安納大學、Y=耶魯大學)[照片18&19]據說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探索太陽系外行星設備。

[照片18] WIYN反射式(3.5m鏡面)望遠鏡

[照片18] WIYN反射式(3.5m鏡面)望遠鏡.jpg

[照片19] WIYN反射式(3.5m鏡面)望遠鏡的主體

[照片19] WIYN反射式(3.5m鏡面)望遠鏡的主體.jpg

   第3座是位於海拔2071m Bok 反射式(2.3m鏡面)望遠鏡[照片20&21]所有權屬於筆者就讀的University of Arizona[照片22]。學校內天文系的造境實驗室能製造高精度的大尺寸反射鏡[照片24&25]。照片25的前景是一面已經完成的大型雙筒望遠鏡(Large Binocular Telescope; LBT)的直徑8.4m鏡片

[照片20] Bok 反射式(2.3m鏡面)望遠鏡 [海拔2071m]

[照片20] Bok 反射式(2.3m鏡面)望遠鏡  [海拔2071m].jpg

[照片21] Bok 反射式(2.3m鏡面)望遠鏡主體 [https://sciencesprings.wordpress.com/tag/2-3-metre-bok-telescope-at-the-steward-observatory-in-arizon]

[照片21] Bok 反射式(2.3m鏡面)望遠鏡主體.jpg

[照片22] 筆者 & Steward天文台標示木牌合影

[照片22] 筆者 %26; Steward天文台標示木牌合影.jpg

[照片23] University of ArizonaSteward天文台

[照片23] University of Arizona的Steward天文台.jpg

[照片24] University of Arizona的造鏡實驗室外觀

[照片24] University of Arizona的造境實驗室.jpg

[照片25] 造境實驗室內部 [http://www.ceravoloimages.com/gallery1/observatories/mirror_lab.html]

[照片25] University of Arizona的造境實驗室外觀內部.jpg

   接下來的第4座是啟用於西元1964年的KPNO 反射式(2.1 m鏡面)望遠鏡,它擔任成像&光譜學雙重觀測的角色[照片26~28]

[照片26] KPNO 反射式(2.1 m鏡面)望遠鏡

[照片26] KPNO 反射式(2.1 m鏡面)望遠鏡.jpg

[照片27] KPNO 反射式(2.1 m鏡面)望遠鏡

[照片27] KPNO 反射式(2.1 m鏡面)望遠鏡.jpg

[照片28] KPNO 反射式(2.1 m鏡面)望遠鏡主體

[照片28] KPNO 反射式(2.1 m鏡面)望遠鏡主體.jpg

   最後的第5: 是全球最大太陽研究儀器的McMath-Pierce 1.6 m f 54反射太陽望遠鏡[照片29]。筆者記得: 當時還興奮的為太陽光穿經的光徑&由斜軸眺望前端設備分別留下了照片[照片30&31]

[照片29] McMath-Pierce 1.6 m f 54反射太陽望遠鏡

[照片29] McMath-Pierce 1.6 m f 54反射太陽望遠鏡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研究儀器].jpg

[照片30] 反射太陽望遠鏡內的光徑

[照片30] 反射太陽望遠鏡內的光徑.jpg

[照片31] McMath-Pierce太陽望遠鏡的斜軸內部

[照片31] McMath-Pierce太陽望遠鏡的斜軸內部.jpg

 

   宇宙的浩瀚,真的得藉數字表達: 太陽&地球的距離~15千萬km,相當於光需要飛行~8.3min半人馬座α星系的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是次於太陽距離地球最近的第2顆恆星: ~4.2465光年。     

   目前人類所造索矮行星冥王星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的火箭,飛行速度為~57,936.38km/hr (= 16.09 km/sec)以這速度 [略去燃料、食物&水的供應是否充足],要抵達太陽的時間是~2,589.05hr (~107.88)! 若想飛抵比鄰星附近的行星[1] ,則需要:

 

[4.2465 x 365 x 24 x 60 x 60 x 2.99792458 x 105(km)] / 16.09(km/s)

= 2.4951829 x 1011 (s)

= 79,121.73 () --- 媽咪丫哇的長啊!

[1]: 其實飛行速度必須 > 3宇宙速度 (物體脫離太陽系吸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 = 16.7km/s)才有機會前往

 

換句話說,若是純粹依靠目前的化學燃料引擎,人類是無法抵達比鄰星附近宜居帶裡可能適合生存的固體比鄰星b就別提在更遙遠的天體系統囉 {例如可能適合移居的系外行星: 距地球~100光年、有大氣層&含液態水的LP890-9c  [需費時~186萬年]  距地球~1,402光年遠、有類似地球大氣層&含液態水、位於天鵝座的Kepler 452B行星 [需費時~2,500萬年}!

更何況,若是此時此刻比鄰星發生大事完蛋了,我們今夜絕對不會知道,而是要在4.2465年後的那一晚,才會從天文望遠鏡裡看到它的殘跡!

所以,人類真的要好好愛護地球。別在它的大限到來之前 [但是一定會來的]就先把它搞到不適合自己 or 後代居住啊 (很可能會發生![註2]): 希望所有人類珍惜每個當下畢竟無論好壞一切終將過去👀

[2]: 已經逝世的霍金預估人類應該於西元2600年前離開屆時不適合居住的地球不過筆者沒有這樣樂觀的看法

 

歡迎留言交流討論心得喔. 😊

 

下一篇文章是 [美國 ] 系列遊記的8:  。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再度撥冗光臨我們的部落格,前來參閱喔。

 

arrow
arrow

    JeJe4咖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