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旅遊日期

旅遊地點俄羅斯: 莫斯科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 [俄羅斯之旅的第13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俄羅斯(12): 漫遊莫斯科(2): 購物 [https://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39191694]

下一篇文章: 石話石說(7): 俄羅斯奧陶紀三葉蟲化石 [https://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39719043]

 

[照片1]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內的恐龍化石展示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1] [俄羅斯] 系列遊記一覽表

文章編號

     

Po出日期

[27]

俄羅斯(1): 謝爾蓋聖三一修道院

2019-01-07

[34]

俄羅斯(2): 莫斯科的東正教堂

2019-01-11

[37]

俄羅斯(3): 凱旋門+勝利廣場

2019-01-15

[154]

俄羅斯(4): 紀念性禮物

2023-01-01

[155]

俄羅斯(5): 食衣住行育樂

2023-01-28

[156]

俄羅斯(6): 西伯利亞鐵路城鎮

2023-02-25

[157]

俄羅斯(7): 冰封的貝加爾湖

2023-03-25

[158]

俄羅斯(8): 滴血教堂+殉道者修道院

2023-04-29

[159]

俄羅斯(9): 莫斯科地鐵&遊河

2023-05-27

[160]

俄羅斯(10):克里姆林宮&紅場

2023-06-22

[161]

俄羅斯(11):漫遊莫斯科(1): 展覽館

2023-07-22

[162]

俄羅斯(12):漫遊莫斯科(1): 購物

2023-08-19

[163]

俄羅斯(13):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2023-09-16

 

--------------------------------------------------------------------------------------

 

(1) 簡介

 雖然於西元1937年就創立,然而目前的館址建築是在西元1987年才啟用營運。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Moscow Paleontological Museum; 正式名稱是: Orlov Museum of Paleontology Orlov  Paleontological Museum, Moscow),對多數國外觀光遊客而言,應該不在尋常旅遊名單上[照片2&3]。筆者當時適逢周末無商務行程,所以基於業餘興趣,歡欣的來這一間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學機構之一、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博物館,享受一趟知性之旅。

[照片2]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外觀 (Orlov Paleontological Museum)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3] 博物館外牆上的銘牌 [ПAлEонтологичEский = 英文的Paleontological]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據稱每年遊客數>20的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佔地>5,000m2 (>1,500),分成以下幾個展示廳。

 

 

(2) 生物演化歷史廳

 遊客在此能了解生物演化的簡史[照片4],以及俄羅斯全境出露在地表的地層所屬年代。對有興趣採集化石者而言,可以很快辨識出自己居住的家鄉地表是否有某類化石[照片5]。比方說: 奧陶紀的地層裡,只有海相生物的化石,所以有機會發現諸如三葉蟲(trilobites)、菊石(ammonites)等海洋古生物的化石。

[照片4] 生物演化簡史展示櫃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5] 俄羅斯出露地質圖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3) 古生代生物化石展示廳:

        所謂的古生代(Paleozoic)是指距離現在5.42±0.3 ~ 2.51±0.4億年之前的地質時代,包括: 寒武紀、奧陶紀、志留記、石炭紀 & 二疊紀。

 

[2] 古生代系列一覽表

(Period)

距離現在()

代表性生物化石

寒武紀

Cambrian

5.41~4.85億年之前

三葉蟲海百合 & 海綿等

奧陶紀

Ordovician

4.85~4.43億年之前

三葉蟲、筆石 & 角石類等

志留記

Silurian

4.43~4.19億年之前

三葉蟲、筆石 & 甲冑魚類等

泥盆記

Devonian

4.19~3.59億年之前

三葉蟲、菊石 & 古魚類等

石炭紀

Carboniferous

3.59~2.98億年之前

軟骨魚類、昆蟲 & 蕨類植物等

二疊紀

Permian

2.98~2.51億年之前

硬骨魚類、爬行類&蕨類植物等

 

      2顯示古生代的海洋裡,三葉蟲是最重要的生物族群,至少在寒武紀~泥盆紀的~1.8億年歲月中,它都扮演著海洋裡的花蝴蝶角色[照片6~8]。其後的石炭紀時,重要性雖然不再獨居鰲頭,仍然有其一定著墨,直至二疊紀末發生的大滅絕才退出生物歷史舞台。

[照片6] 屬於Asphida目的三葉蟲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7] 筆者收藏屬於Asphida目的Asphus latus三葉蟲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8] 許多不同種類三葉蟲的生活想像圖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6&7呈現的都是三葉蟲的背甲(dorsal)部份。俯視角度觀之,它可被區分成左側葉(Left pleural lobe)、中軸葉(Axial lobe Rachis) & 右側葉(Right pleural lobe) 3個部份,所以稱為三葉蟲 (Trilobites---英文很像Tri lo bites: 咬三口) [照片9]

[照片9] (模擬的)三葉蟲的背部俯視圖: 左/右側葉旁類似腿的是步肢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9左側葉&右側葉旁一根根類似腿的,是三葉蟲活著時的爬行用的雙肢型附肢(Biramous appendage)多半的化石不會看到。至於前端的觸鬚,也是柔軟組織,在形成化石過程中很難保存,只見於諸如中國雲南省澄江、加拿大伯吉斯、美國紐約州Utica [照片10] & 德國Bundenbach等地經由特殊地質條件保存的化石。

[照片10] 美國Utica採集的伊氏三分節三葉蟲( Triarthrus eatoni)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三葉蟲腹部都由柔軟組織構成,也就是不像烏龜有腹甲[照片11]。每一個縱向體節有一對爬行肢體[照片12]。所以,按照昆蟲只能有3對肢體()的定義,這個古老生物絕對不是昆蟲幫的一員。它的軀體由許多特定數目的體節(隨年齡而有不同)構成,所以屬於節肢動物門的成員。

[照片11] (模擬的)三葉蟲的腹部俯視圖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這些古老的生物,其實從視力角度而言,可算得上夠先進,這一點留待下個月po出的另一篇文章內介紹[照片12]

[照片12] 一種Megistaspidella sp.屬的三葉蟲的頭甲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一幅解說三葉蟲演化&地殼板塊漂移的簡介,釐清複雜的科學事實。是啊,客觀的事實就是整個世界永遠處於不斷的變動,就像物理熱力學第二定律始終正確的是: 任何不可逆過程的熵(亂度)恆定增加: ΔS ≥ 0[1]

[1]:  物理學家Boltzmann墓碑上就刻著著名的Boltzmann–Planck方程式:  S = k log W  [照片13]

[照片13] 物理學家Ludwig Eduard Boltzmann墓碑 [位於奧地利維也納中央公墓]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4) 其它的古生代生物化石:

        與海星同屬於棘皮動物的海百合,最早出現在古生代奧陶紀,當時廣泛分佈於淺~深海的海床[照片14]。族群在二疊紀末遭逢大滅絕而數量銳減,目前僅生存於深海地區。

[照片14] Dicromyocrinus ornatus海百合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海膽與上述的海星&海百合同屬於棘皮動物,最早出現於古生代奧陶紀。多數化石上的棘刺已經脫落,所以想要看看它們何以被稱為「海刺蝟」or「海豪豬」,只好觀察現生種囉。

   照片15展示許多不同品種的海膽化石。

[照片15] 不同種類的海膽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16是館內展示的似盾海膽(Parascutella paulensis)化石。筆者在台灣北海岸的地層裡,也採集過不同屬但也擁有5個孔的曼氏孔盾海膽(Astriclypeus manni)化石[照片17]

[照片16] Parascutella paulensis海膽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17] 筆者自行採集自台灣的曼氏孔盾海膽(Astriclypeus manni)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18&19是館內展示的抑制海膽(Clypeaster subdepress)化石。筆者在台灣北海岸的地層裡,也採集過同屬不同種的厚海膽(海膽; Clypeaster sp.)化石[照片20]

[照片18] Clypeaster subdepressus海膽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19] Clypeaster subdepressus海膽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20] 筆者自行採集自台灣的海膽(Clypeaster sp.)化石

IMG_8617A 厚盾(楯)海膽化石.JPG

照片21是館內展示的各種房角石(Cameroceras)、菊石(Ammonoidea) & 箭石(Belemnoidea)類化石。

[照片21] 房角石、菊石 & 箭石類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菊石類是生存於古生代泥盆紀~中生代白堊紀的頭足綱動物。照片22&23是館內展示的眾多菊石類化石中的2件。照片22的屬名是取自於英格蘭北約克郡的一處村莊名;種名versicolor意指花班。

[照片22] 史匹通花班菊石(speetoniceras versicolor)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23] 不確定種名的Ammonitoceras sp.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24是筆者收藏的一件購自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最大雙菊石(Diplomoceras maximum)化石[照片24]

[照片24] 筆者收藏的最大雙菊石化石 [距今~68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 [US$800]

最大雙菊石(Diplomoceras maximum)化石.jpg

 

照片25&26是一件棘皮動物&珊瑚的化石。可惜當時筆者未將其等說明牌拍清楚,所以此刻只能徒留它們是未知生物資料的遺憾。

[照片25] 一件不知名棘皮動物的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26] 一件石核棗屬(Montastraea sp.)的珊瑚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27] 筆者收藏的一件珊瑚化石

20091017 (1) - 珊瑚化石.jpg

[照片28] 一件不知名的貝類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29] 筆者收藏的: [右側]螺類化石(挖掘自東北角海岸) & [左側]現生種峨螺殼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30] 筆者收藏的(缺飛翅的)三尾蜉蝣化石[中國遼寧省:距今~1.3億年前白堊紀早期]

[照片30] 筆者收藏的三尾蜉蝣化石 [中國遼寧省白堊紀早期(距今~1.3一年前)].jpg

 

(5) 中生代(Paleozoic)生物化石

         晚古生代的初期,當時還沒有頜類群、軟骨魚類[照片31]、裝甲魚類&硬骨魚類[照片31 & 33]等脊椎動物構成多樣化的生物世界。在進入中生代後,適應陸地生活的爬行動物日益演化出佔主導地位的族群[3]

 

[3] 中生代系列一覽表

(Period)

距離現在()

代表性生物化石

三疊紀

Triassic

2.51~2.01億年之前

海生爬行類蘇鐵&針葉樹等

侏儸紀

Jurassic

2.01~1.45億年之前

恐龍、菊石、硬骨魚&蕨類等

白堊記

Cretaceous

1.45~0.65億年之前

恐龍、菊石類 & 哺乳類等

 

[照片31] 仍然生存的腔棘魚(Diplurus newarkd)標本 [應該是法國在東非海域捕獲後贈送的]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32] 魚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33] 筆者收藏的魚化石 [結核]

[照片33] 筆者收藏的魚化石 [結核].jpg

   大廳入口左側是俄羅斯古生代脊椎動物研究歷史的大型陳列櫃。大廳右側的展櫃和展示台描述了晚古生代的脊椎動物多樣性。大廳左側的展櫃專門展示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東歐脊椎動物群落的變化。

        除了水中,中生代的陸地&空中演化出各類爬行動物,包括衍生自三疊紀末期的鱷魚、侏羅紀中期的蜥蜴、白堊紀早期的蛇,以及作為中生代動物進化頂端的恐龍。當然囉,別忘了晚中生代晚期動物群中出現的哺乳動物&鳥類它們的故事也已經開始了

        中生代展廳所展示的主龍類(Archosaurs)---是後續恐龍、翼龍、鱷魚之類的古代類群。

[照片34] 鱷魚骨架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35]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36] 一群盾甲龍屬(Scutosaurus sp.)骨架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兩個時期展示廳是2層挑高空間的建築。下層裙樓的大基台展示著一群恐龍(Diplodocus sp.)骨架: 包括骨架~30m四足草食性梁龍骨架化石[照片37&38]雙足草食性鴨嘴龍(Hadrosaurus sp.)骨架化石 & 肉食性特暴龍(Tarbosaurus sp.)骨架化石[照片39&41]---著名的北美霸王龍的近親。遊客們在此可以近距離的觀察這些化石表面。

[照片37] 梁龍(Diplodocus sp.)骨架化石一景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照片38] 梁龍(Diplodocus sp.)骨架化石一景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39] 鴨嘴龍(Hadrosaurus sp.)骨架化石照片39] 鴨嘴龍(Hadrosaurus sp.)骨架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40特暴龍(Tarbosaurus sp.)骨架化石一景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41特暴龍(Tarbosaurus sp.)骨架化石一景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展示廳兩側長牆上一邊是由藝術家 Mai Miturich-Khlebnikov & Victor Duvidov 繪製的晚白堊紀南戈壁景觀壁畫[照片42]。另一邊則是由雕塑家Peter Stepanov創作的中生代植物、爬行動物&鳥類的石灰石雕刻[照片43]

[照片42] 展示廳長牆上的壁畫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43] 展示廳長牆上的雕刻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展示廳裡有2件形成強烈體型對比的化石,一件非常大,另一件非常小。照片44是巨大的恐龍腿骨化石;照片45則是安卓氏原角龍(Protoceratops andrewsi)幼仔的骨架化石。

[照片44] 巨大的恐龍腿骨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45] 原角龍(Protoceratops andrewsi)幼仔的骨架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蛇頸龍(plesiosaurus sp.)骨架化石,懸吊於博物館販售供兒童閱讀的圖書&史前動物玩偶的販售店上方[照片46]。嚴格的說,這兒的光線算是有些微弱啦。

[照片46] 蛇頸龍(plesiosaurus sp.)骨架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6) 新生代(Cenozoic)生物化石:

 

[3] 新生代系列一覽表

(Period)

距離現在()

代表性生物化石

古新世

Paleocene

0.65~0.56億年之前

有蹄類動物

始新世

Eocene

0.56~0.34億年之前

哺乳動物&落羽杉等

漸新世

Oligocene

0.34~0.23億年之前

大型化動物&被子植物

中新世

Miocene

0.23~0.053億年之前

哺乳動物

上新世

Pliocene

0.053~0.026億年之前

類人動物&被子植物

更新世

Pleistocene

0.026億年~1.17年之前

大型哺乳動物

全新世

Holocene

1.2年之前~目前

人類、猛瑪象、劍齒虎等

 

            新生代是從 6500 萬年前恐龍之類著名的生物滅亡之後~至今的時代由於中生代已成功演化出被子植物、硬骨魚類、鳥類和哺乳動物邁入新生代後源自於中生代三疊紀晚期(~距今2.25一年之前)的哺乳動物更形進化(多樣化現象亦隨而增加),以致被稱為哺乳動物時代[照片47]

[照片47] 展示在中庭的一些哺乳動議模型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由於恐龍等動物已於中生代末期滅絕,地球等於給倖存的哺乳類動物群發展機會,新生代裡的安琪古馬類(Anchitherium)、三趾馬類(Hipparion)、巨犀類(Indricotherium)&長毛象類(Mammoth)等動物群遂紛紛把握機會繁衍發展

[照片48] 大樹獺(大地懶; Megatherium sp.)骨架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49] 鯨魚骨架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在介紹廳的盡頭,博物館入口上方的全景窗前,展示著巨大的無角犀牛(Indricotherium transouralicum)[照片50&51] & 海洋爬行動物Vellisaurus的骨骼模型。

[照片50] 無角犀牛(Indricotherium transouralicum)骨架化石一景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照片51] 無角犀牛(Indricotherium transouralicum)骨架化石一景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介紹大廳位於樓梯的右側。這個大廳的中心位置展示的是原先生存於草原苔原保存完好而完整的猛獁象骨架[照片52]

[照片52] 一尊猛獁象(Mammoth sp.)骨架化石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館內一個具有恆濕恆溫(<0C)環境的展示櫃內,有一個於西元 2007年時發現、距今~4.2萬年前、死亡時僅~1月大、被命名為Lyuba的雌性幼年猛瑪象木乃伊化石(~130cm; ~80cm)[俄文Lyuba意思是「愛」][照片53]。由於保存狀況極為良好,為科學界研究猛瑪象---特別是內臟器官---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照片53] 被命名為Lyuba的幼年猛瑪象 [死亡時年齡: ~1]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本篇文末是位於出口附近的牆面上的哺乳動物生命之樹,這一尊石灰華雕刻技術製成的構圖,是由藝術家 Evgeniy Nikolaev 塑造完成。

[照片54] 哺乳動物生命之樹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古生物博物館裡展示的多半是已經滅絕的古生物,可能也意謂在某種氣候or環境的巨大變遷之下,也會影響人類的生存。我們應該珍惜周遭每個當下,畢竟無論好壞,一切終將過去 👀

 

下一篇文章是 [石話石說 系列] 的第7: 俄羅斯奧陶紀三葉蟲化石 (Ordovician Trilobites)---預計2023-10-14 po。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再度撥冗光臨我們的部落格,前來參閱喔。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後記1]: 西元202392308:57am顯示為 [本日熱門] 文章[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後記2]: 於西元2023916(02:42am)~20231013(07:42pm)期間,在 [隨便一 拍邦邦(http://streamtopic.pixnet.net/7245) po出的有關本篇遊記介紹文的結果:

(a) 103

(b) 55則留言

(c) 2人分享

 

[163]: 俄羅斯(13): 莫斯科古生物博物館

 

 

 

arrow
arrow

    JeJe4咖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