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2020-01-24
旅遊地點: 屏東縣來義鄉: 古樓-丹林-來義部落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 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屏東縣來義鄉之旅的第1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屏東縣霧台鄉(3): 飛龍瀑布 [https://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33169140]
下一篇文章: 屏東縣車城鄉(1): 晴天民宿 [https://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33731094]
[照片1] 刺福球儀式
以五多(圖騰多、吊橋多、瀑布多、溪哥多、溪蝦多)而聞名的屏東縣來義鄉人口~7,400人,為屏東縣8個山地鄉中,人口僅次於三地門鄉者。居民以原住民的排灣族為主,為全臺灣排灣族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1). 古樓部落 [古那拉烏(Kuljaljau) 部落]
祖靈祭(排灣語: Maljeveq),或稱五年祭、人神盟約祭,是排灣族古老的祭典,也是南島語系族民中最隆重的祭典之一。據說排灣族的祖先曾向冥界女神德倫格(Drengerh)學習有關農耕事宜(包括祭儀以祈求五穀豐收)與頭目婚禮的儀式等,雙方約定每隔一段時日以焚燒小米粳為信號,邀請女神接受族民的獻祭。若逢5年一度的祖靈祭典,還得聯合鄉內各村一起舉辦。不過,如今仍然保有五年祭傳統的,僅見於排灣族古拉拉烏系族群的部落: 屏東縣來義鄉的古樓(Kuljaljau)、望嘉(Vungalid)、文樂(Pucunug)、高見(Takamimura)&白鷺(Pailjus),春日鄉的力里(Ladrekedrek)、七佳 (Tjuvecekadan)、歸崇(Kinaiman),及台東縣達仁鄉的土坂(Tjuabar)等部落。
以前端裝著尖刺的長竹竿刺福球,是祖靈祭中最重要的儀式[照片1],具有神聖象徵意義,女性被禁止進入祭場 [似乎有違於排灣族男女平等的社會結構]。筆者至今無緣親自目睹,只在古樓部落的入口牌樓前見過相關的意象而已[照片2]。
[照片2] 古樓部落入口處意象: 祖靈祭(五年祭)的刺福球活動
身為全臺灣排灣族人口最多的部落,入口牌樓自然也蓋得比較宏偉壯觀囉[照片3~5]。
[照片3] 古樓部落入口牌樓 [正面]
[照片4] 古樓部落入口牌樓 [背面]
[照片5] 古樓部落入口牌樓的銘牌
據說部落內有關於排灣族文物收藏頗豐。傳承排灣族文化使命的織布&傳統的祭場空間建築技藝,都曾經榮獲國家文化資產最高殊榮。
現在,請讀者們且隨著筆者的筆觸,信步作一趟2D平面的部落之旅吧[照片6~28]。
[照片6]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照片7]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照片8]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部落裡的祖靈屋為女性止步的場所[照片9~11]。在祖靈祭中的正祭階段時,巫師會於此屋之前,帶領身著傳統服飾、腰配彎刀的勇士們---圍繞著小米梗篝火---跳著勇士舞,進行迎靈儀式。
[照片9]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祖靈屋
[照片10]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祖靈屋
[照片11]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祖靈屋
居民數不足1,500人的古樓部落--原住民佔居民比例高達96.9%,居然擁有4座教堂: (1) 興建於西元1966年,從未完全完工的「天主教法蒂瑪聖母堂」[照片12&13] (2) 古樓基督傳道會教堂[照片14] (3) 興建於西元1962年的基督教拿撒勒人教會[照片15] (4) 興建於西元2017年的真耶穌教會[照片16]。
[照片12]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天主教法蒂瑪聖母堂
[照片13]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天主教法蒂瑪聖母堂
[照片14]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古樓基督傳道會教堂
照片15是基督教拿撒勒人教會。拿撒勒(Natzeret)這個字源自於希伯來文netzer,本意是枝芽or苗。目前在以色列,曾為耶穌父母家鄉的拿撒勒,居民中卻以阿拉伯裔為主了。
[照片15]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基督教拿撒勒人教會
以原住民圖騰風格設計的「古樓部落廚房」[照片17&18],鄰近社區內公共運輸的公車站牌。風味餐以山豬肉、刺蔥、洛神花等在地食材製成,濃濃原味。可惜筆者造訪時,無緣品嘗。內子曾為這一棟部落廚房建築畫了一小張水彩畫[照片19]。
[照片17]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部落廚房
[照片18] 古樓部落的街景之一: 部落廚房
[照片19] 內子畫的 古樓部落廚房
古樓國小創校於西元1904年3月,是一所名符其實的「小班小校」,每個年級各只有一班 [西元2016年時,全校只有37名學生(均為排灣族)][照片20~26]。目前見到的富於傳統文化的校內建築,是西元2006年由教育部核定補助老舊校舍而整建的。
[照片20] 古樓國小
[照片21] 古樓國小
[照片22] 古樓國小
[照片23] 古樓國小
[照片24] 古樓國小
[照片25] 古樓國小
[照片26] 古樓國小
即令是在原住民校區,仍然不能免疫於政治活動[照片27]。筆者愚見以為: 若是民主體制無法真的劍及履及做到所謂 [選賢與能] 的話,要不就是制度的缺陷處未能徹底改善,要不就是源自於參政者,雖或有薄才,然而真實的人格卻以謀私為重,即令置公僕or民意代表的切身責任於不顧亦不以為意。
左傳明示:「多行不義必自斃」,又云:「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大意是: 領導者能夠承擔施政錯誤責任者,比如夏禹及商湯,國家就能迅速興盛。反之,領導者總是推諉施政錯誤責任者,終究會像夏桀商紂一樣邁向敗亡的。)
為政者,領的薪水是來自於百姓的納稅,有必須善盡善良管理人責任的職責。若認為一朝上位,得令雞犬升天,就敢於怠忽職守甚至貪贓枉法,百姓或者一時奈何不了,然而袞袞史牘記載了終究有檢討者來臨的一日。
[照片27] 古樓國小
[照片28] 由古樓部落的堤防眺望丹林部落
(2). 丹林部落 [札拉秀(Zalasiv)部落]
排灣語的札拉秀(Zalasiv或Calasiv)有英勇威武的含意。傳說是祖先&雲豹發現一處水源地,喝過水後,祖先打算繼續前行,雲豹卻拒絕離開。所以,該地遂成為族群祖居地。西元1953年時,才遷址至目前位於林邊溪東側的台地。
離開古樓部落後,沿著古樓-丹林聯絡道路,駛過跨越林邊溪的丹林大橋後左轉[照片29]。
[照片29] 丹林大橋 [由丹林吊橋處眺望]
續沿俗稱的沿山公路(屏113縣道)前行,就來到號稱情人橋--也有「屏東最美的吊橋之稱」--的丹林吊橋所在[照片30&31]。橋長305公尺,橋面由1,308塊木板組成,是全台第2長的吊橋。
之所以稱為情人橋,或許與時序入秋後,茂密的甜根子草/芒草就像雪白地毯一樣,鋪滿橋下溪床,景色幽美所致。
[照片30] 丹林吊橋
[照片31] 丹林吊橋
丹林部落的居民數不足1,500人,位居來義鄉各村中倒數第2名(僅比義林村多,次於南和、古樓、望嘉&文樂諸村)[照片32]。
[照片32] 丹林部落入口牌樓[正面]
部落聚居處海拔~160m,略微高於以林邊溪隔岸相望的古樓部落。所以,可以由此眺望屏東縣的崁頂鄉-潮州鎮一帶[照片33]&古樓部落[照片34&35]。
[照片33] 由丹林部落眺望遠後方(由左至右)的崁頂鄉-潮州鎮一帶建築
[照片34] 由丹林部落眺望古樓部落
[照片35] 由丹林部落眺望古樓部落
原住民佔居民比例高達96.9%的丹林部落,其實是由大丹林(Calasiv)、小丹林(Siljevavav---排灣語有”一直向上”的含意; http://www.siljvavav.org.tw) & 中丹林(Tjavaljid)聚落合組而成。
由於有日據時代興建,雖然年久失修目前仍然每日供應8萬噸灌溉用水的二峰圳流經部落,每年5月份會吸引為數可觀的粉黃蝶飛臨丹林部落,顯現這裡是非常健康的生態環境啊。不過,部落裡的民宅幾乎都是現代化建築,只有牆飾&祖靈柱仍然默默的傳承著文化脈息[照片36~40]。
[照片36] 丹林部落的街景之一
[照片37] 丹林部落的街景之一: 來義國小丹林分班
[照片38] 丹林部落的街景之一: 祖靈柱(?)
[照片39] 丹林部落的街景之一: 社區活動中心
[照片40] 丹林部落的街景之一
筆者在丹林部落裡找到3座教堂: (1) 於西元1992年重建的聖保祿天主堂[照片41~43] (2) 落成於西元1992年的基督教拿薩勒人教會[照片44&45] 與 第(3)座不知名的小教堂[照片46]。
[照片41] 丹林部落的街景之一: 聖保祿天主堂
[照片42] 丹林部落的街景之一: 聖保祿天主堂
[照片43] 丹林部落的街景之一: 聖保祿天主堂
[照片44] 丹林部落的街景之一: 基督教拿薩勒人教會
[照片45] 丹林部落的街景之一: 基督教拿薩勒人教會
[照片46] 丹林部落的街景之一: 一所小教堂
(3). 來義部落 [Vuta部落]
日據年代裡,族民自稱為來社(raisa)---排灣語有重情重義、講究倫理勿忘本的含意。二戰結束後,台灣受馬關條約的束縛解除,漢族為了發音方便起見,遂將名稱改為來義。
西元1954年,居民由舊來義村落(Tjalja'avus; 漢語為「內杜」)遷至現址。受限於腹地不足的地理因素,分為東(Tjanadjaqes)、西(Vuta)二個聚落。村內原來有多座吊橋&優美的大峽谷景觀,可惜都毀於西元2009年的88風災。之後,多數居民移居至新來義部落的永久屋,以從事建築鐵工業&軍公教者居多,少部分則從事農業,主要的農產品為芋頭、甘藷、小米、花生等。
[照片47] 來義部落的鳳梨田
來義鄉最主要的國民基礎教育由來義國小擔綱。不過,學生人數始終未超過150 [照片48]。
[照片48] 來義國小
原住民佔來義村居民比例高達97.9%。不知道是否與許多居民從事建築鐵工業有關,部落內常見經過設計的民宅[照片49~52]。
[照片49] 來義部落的街景之一
[照片50] 來義部落的街景之一
[照片51] 來義部落的街景之一
[照片52] 來義部落的街景之一
目前,約60%的來義村居民信奉天主教的教徒。天主教耶穌聖心堂(喜樂發發吾天主堂)啟用於西元1976年[照片53~55],據說土地是一對虔誠夫婦捐贈的,足見族民對宗教事務的熱枕。
[照片53] 來義部落的街景之一: 天主教耶穌聖心堂(喜樂發發吾天主堂)
[照片54] 來義部落的街景之一: 天主教耶穌聖心堂(喜樂發發吾天主堂)
[照片55] 來義部落的街景之一: 天主教耶穌聖心堂
下一篇文章是 [屏東縣車城鄉系列] 遊記的第1篇: 晴天民宿。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再度撥冗光臨我們的部落格,前來參閱喔。
[後記]: 於西元2021年9月25日~2021年10月24日(11:44pm)期間,在 [隨便一拍] 邦邦(http://streamtopic.pixnet.net/7245) po出的有關本篇遊記介紹文的結果:
(a) 268推
(b) 117則留言
(c) 5人分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