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2019-09-21&22
旅遊地點: 中國: 湖南省郴州市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 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中國湖南省之旅的第12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中國(11): 張家界(6): 天門狐仙秀 [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10747091]
下一篇文章: 中國(13): 莽山國家森林公園(2): 將軍寨 [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322896307]
建議先閱讀本篇之後,再參閱下一篇 [將軍寨]。
[照片1] 雲舞表演
[表1] [中國 系列] 已經po出的文章
編號 |
文章名稱&網址 |
po出日期 |
[100] |
中國(1): 鳳凰古城(1): 夜景 |
2019-11-01 |
[101] |
中國(2): 鳳凰古城(2): 街景(上集) |
2019-11-01 |
[102] |
中國(3): 鳳凰古城(3): 街景(下集) |
2019-11-01 |
[103] |
中國(4): 鳳凰古城(4): 沱江泛舟 |
2019-11-22 |
[104] |
中國(5): 鳳凰古城(53): 邊城故事秀 |
2019-12-20 |
[105] |
中國(6): 張家界(1): 天門山(上集) |
2020-01-01 |
[106] |
中國(7): 張家界(2): 天門山(下集) |
2020-01-01 |
[107] |
中國(8): 張家界(3): 武陵源景區 |
2020-02-01 |
[108] |
中國(9): 張家界(4): 袁家界景區 |
2020-02-01 |
[109] |
中國(10): 張家界(5): 峽谷玻璃橋 |
2020-02-29 |
[110] |
中國(11): 張家界(6): 天門狐仙秀 |
2020-03-20 |
[111] |
中國(12): 莽山森林公園(1): 猴王寨 |
2020-03-30 |
[112] |
中國(13): 莽山森林公園(2): 將軍寨 |
2020-03-30 |
[113] |
中國(14): 長沙(1): 馬王堆博物館 |
2020-04-13 |
[114] |
中國(15): 長沙(2): 銅官窯夜景 |
2020-04-22 |
本篇遊記包括4個部分:(1)宜章維也納酒店、(2)莽山瑤鄉永安村、(3)莽山自然博物館 & (4)猴王寨。以下依序為各位讀者做簡介。
(1) 宜章維也納酒店
宜章縣依照行政體系隸屬於位於北方號稱礦晶之都的郴州市,兩地相距約50km。從湖南省會長沙市前來,必須先搭高鐵至郴州,再換搭汽車來此。由於莽山森林公園就在宜章縣南境,所以選擇下禢位於文明南路&宜章大道交匯口的4星級維也納酒店[照片2][註1]。
[註1]: 維也納酒店以5星酒店定位體驗,2星酒店的房價,成功吸引大量入住客流,發展成全中國擁有565間連鎖酒店的大型旅遊企業。
[照片2] 宜章維也納酒店 [2017年起營業;TEL: +86-735-7779888]
[照片3] 宜章維也納酒店 [1F大廳]
[照片4] 宜章維也納酒店 [1F大廳]
[照片5] 宜章維也納酒店 [下禢的客房]
從筆者下禢的客房眺望,只見宜章大道沿路有許多農地在被更改地目之後,成為建地興建高樓大廈之中[照片6]。感覺得出來,這座地處偏邑的小縣城,正試圖走出長期以來倚賴礦業(包括煤礦、鐵礦在內的36種礦產)&農業的囿限。
[照片6] 由下禢的客房眺望宜章大道的街景
筆者對酒店內的自助餐點、印象最深刻的是3道食物: 宜章釀豆腐[照片7]、莽山農家臘肉[照片8]、莽山蕨根粑[照片9]。
宜章釀豆腐的做法或為用石膏豆腐釀,或是用醋水豆腐釀。宜章當地所稱的釀,不是我們習知的發酵,而是把蔥、薑、蒜與肉填入豆腐裡的意思。
各地對臘肉的稱呼不同。江浙稱為火腿,作法&材料選擇也有別。東北則以紅腸稱呼。莽山農家臘肉是以瑤族風味作為行銷訴求。
莽山蕨根粑的主材料是莽山特產的葛根,取其中的澱粉來製作。它本來是瑤族用來補充稻米不足的因應糧,如今卻藉著觀光發展,時來運轉的成為目前的湘菜名單之一。製成品有如黑褐色的果凍,吃在嘴裡時有甘甜味,而且口感清香。
[照片7] 宜章釀豆腐
[照片8] 莽山農家臘肉
[照片9] 莽山蕨根粑(左)
(2) 莽山瑤鄉永安村
宜章縣境內的少數民族以瑤族為主,但還是不滿7,300人,多半居住在莽山瑤族鄉。筆者前去欣賞的表演,就安排在離莽山國家森林公園不遠的瑤鄉永安村[照片10~13]
[照片10] 莽山瑤鄉永安村
[照片11] 瑤族舞蹈表演
[照片12] 瑤族舞蹈表演(?) [女孩們的服裝也太現代化了一些吧!]
[照片13] 瑤族舞蹈表演(?) [這個是漢族+瑤族了吧!]
瑤族的手工織作的服飾,以紅&黑兩色為主 [照片14]。在青山綠水之間,這兩個顏色搭配出多麼含蓄卻又熱情的古樸風采啊。
[照片14] 瑤族的傳統頭飾
(3) 莽山自然博物館
莽山自然博物館與瑤鄉永安村的直線距離約為4.4km[照片15]。這一座博物館的規模很小,只有2間展覽室: 莽山生物多樣性館&莽山烙鐵頭蛇館。前者展出一些生活在莽山境內的動物標本,但是製作水準相當粗糙,筆者認為不自然到沒有甚麼可看性。
[照片15] 莽山自然博物館&陳遠輝醫師銅像
烙鐵頭蛇展覽室則值得參觀[照片16]。博物館前的銅像,是於西元1989年發現並與趙爾宓博士共同為烙鐵頭蛇命名的陳遠輝醫師。事實上,莽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確以林海莽莽,有許多蛇蟒在此生活而得名。
莽山烙鐵頭蛇(莽山白尾蛇; Ermia mangshanensis)是僅在莽山一帶被發現過的毒蛇,估計野生族群僅剩不到500尾。所以,西元1996年被國際保護組織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護同盟)瀕危級別的紅色名錄,珍貴至被稱為「蛇中貓熊」的程度。瑤族人俗稱它為小青龍,因為除了尾巴以外,整條蛇身都以墨綠色為主。
[照片16] 莽山自然博物館內的莽山烙鐵頭蛇展覽室
據稱照片16後方的大玻璃箱裡有2尾莽山烙鐵頭蛇[照片17]。但是筆者只看到一尾躲在樹洞裡,露出著名的小而白色的尾巴--所以才會被稱作莽山白尾蛇[照片18]。感覺好像白蛇傳裡的白娘子與小青的合體啊!
[照片17] 看到莽山烙鐵頭蛇了嗎?
[照片18] 躲在樹洞裡的莽山烙鐵頭蛇
莽山烙鐵頭蛇的頭部呈三角形,有如一塊烙鐵,故而得名[照片19]。由於三角形的頭部特徵,它是毒蛇,而且是全世界最為罕見的稀有毒蛇。它的毒性有多強呢? 館內的說明牌寫著: 實驗室裡的小白鼠,即使被剛出生10天的幼蛇咬上一口,都立即出現抽慉,9秒鐘後就死亡了。
[照片19] 昂首爬行中的莽山烙鐵頭蛇 [翻拍自館內照片]
(4) 猴王寨
這個地名,據說還真的與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有關。讀者不用翻查,西遊記裡當然沒寫到這一段啦。相傳孫悟空成佛之後,曾經來此結交猴族,傳習絕技,因而稱為猴王寨。不過,筆者看此地猴兒既不懂人話,也不會騰雲駕霧,看來教不嚴,是大聖的師之惰吧。以上純屬虛構啦,因為筆者全程沒見到任何猴兒。
如照片20所示,猴王寨是莽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4個景區中位於最為西陲的,非常接近公園的西門入口。
[照片20] 莽山國家森林公園遊覽圖
以景觀角度而言,雖然猴王寨景區的700m長步道沿途擁有數座小瀑布&水潭,但若是與位於公園東北方的天台山景區or東南方的湘粵峰景區相比,真的是小巫而已[照片21&22]。只是筆者此次行程緊湊,無緣親自目睹這2個距離較遠的景區,只能留待未來的機緣囉。
[照片21] 天台山景區一景 [引用自網頁: https://zhuanlan.zhihu.com/p/31118152]
[照片22] 湘粵峰景區一景 [引用自網頁: https://new.qq.com/rain/a/20190820007376]
猴王寨的入口距離莽山自然博物館還不到30m,一座鋪設木板的鐵索吊橋橫跨清澈的青龍溪兩岸[照片23]。照片24是過橋之後回眺,遠後方為竹叢部份遮掩的建築物,就是莽山自然博物館。
[照片23] 猴王寨的入口: 橫跨青龍溪兩岸的鐵索吊橋
[照片24] 猴王寨的入口: 橫跨青龍溪兩岸的鐵索吊橋
走了才約1min,就是第一個小瀑布&水潭--翡翠潭[照片25&26]。當然沒有唐朝天寶年間李白寫給汪倫的桃花潭水那種深度,不過就是一處淺淺的小水潭而已。
[照片25] 翡翠潭
[照片26] 翡翠潭畔的小涼亭
再上行不及1min,第2個小瀑布露臉了[照片27&28]。其實只是水流經過一處斜面,倏然遇到陡直的岩壁,流水的下衝的慣性,導致崩散的水花有如從容器中傾洩而出的珍珠,所以美稱之為萬斛珍珠[照片29]。這或許就是小景區的無奈,不得不用一些誇張的名字,試圖來突破行銷的瓶頸。
[照片27]萬斛珍珠&翡翠潭之間
[照片28] 萬斛珍珠
[照片29] 萬斛珍珠
步道的坡度算是比較陡的,只有少屬幾處是和緩的段落[照片30~32]。照片30的中央偏左後方的紅色LED板是負離子監測數據,當時的數值為每立方公分有108,529個負離子(20.3。C)。由於具有醫療保健功效的下限值是20,000,所以,猴王寨這兒的空氣,已經遠超過醫療保健的要求。看到這個數值,筆者趕快多呼吸個幾大口。
[照片30] 萬斛珍珠&天潭之間
[照片31] 萬斛珍珠&天潭之間
[照片32] 萬斛珍珠&天潭之間
由照片32的位置,大約再緩行~2min,就來到第2處水潭--天潭[照片33]。這個潭的水域面積&水深都大於前述的翡翠潭。據說以往會有一些中國遊客無視公園方面的公告,還會入潭游泳圖個清涼。
[照片33] 天潭
[照片34] 天潭上方的步道 [岩面刻的字是: 青山綠水]
繼續上行約3min[照片35&36],是第3個小瀑布--水濂洞--的所在[照片37]。這兒也有1個水潭,不過沒有單獨命名,不知道是否與小瀑布合稱為水濂洞?可是這兒畢竟不是一個洞穴啊!
[照片35] 天潭&水濂洞之間
[照片36] 天潭&水濂洞之間
[照片37] 水濂洞
續往前行,在略微超過步道半程的地方,流水為一塊巨岩區分成兩道瀑布。或許命名者認為此岩恍如猴面,所以小瀑布被稱為猴面瀑。
[照片38] 猴面瀑
行至此處,由於內子膝蓋不舒服,筆者並沒有走到孔雀瀑布&步道的終點--九疊瀑布,就被迫折返[照片39]。
[照片39] 九疊瀑布 [引用自網頁: ]
筆者認為雖然莽山國家森林公園已經戮力於經營園內的4個景區(尤其是硬體建設&環境維護方面--比如說: 猴王寨步道沿途都很乾淨),也儘管這個猴王寨號稱背倚原始林,步道沿途但見蔽天林木與飛瀑水潭,而且還是一個富於潤肺負離子的景點。但是相較於其它3處景區,尤其是天台山景區&湘粵峰景區,景觀條件確實比較單薄,吸引力有限。其實是應該把觀光資源集中在經營天台山景區&湘粵峰景區。否則,就該探勘如何由九疊瀑布與青龍溪的源頭--將軍寨景區--以步道銜接,來增加遊客的遊興。
接下來的1篇,要介紹的是位於莽山國家森林公園(莽山森林公園)的將軍寨景區---。希望有興趣的讀者,有閒暇時,歡迎再光臨來參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