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2016-03 & 2019-06
旅遊地點: 南投縣仁愛鄉: 合歡山北峰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 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南投縣仁愛鄉之旅的第4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南投縣仁愛鄉(3): 山林茶舍[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291239380]
下一篇文章: 南投縣仁愛鄉(5): 合歡山東峰[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294480316]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照片0] 由合歡山公路拍攝銀河
[表1] [合歡山] 系列遊記
文章編號 |
文 章 名 稱 |
Po出日期 |
[91] |
南投縣仁愛鄉(4): 合歡山北峰&杜鵑 |
2019-06-09 |
[92] |
南投縣仁愛鄉(5): 合歡山東峰 |
2019-06-17 |
[93] |
南投縣仁愛鄉(6): 合歡山主峰 |
2019-06-26 |
[94] |
南投縣仁愛鄉(7): 石門山 |
2019-07-03 |
[95] |
南投縣仁愛鄉(8): 合歡尖山 |
2019-07-12 |
[96] |
南投縣仁愛鄉(9): 合歡山雪景 |
2019-07-17 |
[97] |
南投縣仁愛鄉(10): 合歡山的白色花 |
2019-08-30 |
[98] |
南投縣仁愛鄉(11): 合歡山的黃色花 |
2019-09-11 |
[99] |
南投縣仁愛鄉(12): 合歡山的它色花 |
2019-10-02 |
--------------------------------------------------------------------------------------
合歡山是著名的高山景區。據說名稱有2個可能起源:(A)這裡是日據時代討伐太魯閣族的勝利會師地點。 (B) 此山區為濁水溪、北港溪、大甲溪、畢祿溪、立霧溪的上游發源處。若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碑為範圍的話,最低海拔是位於台14甲道路29.1Km附近的3070m(昆陽),最高則在合歡山北峰(或稱: 北合歡山 or 合歡北山)的3422m[照片1]。
[照片1] 由台14甲道路35.4Km處眺望合歡山北峰&紅毛杜鵑
遊客造訪海拔最高的合歡山北峰(北合歡山 or 合歡北山),可能是基於以下原因之一或其組合:
(a) 觀賞5月的高山杜鵑花&6月的紅毛杜鵑花。一年中以5~6月的遊客人數佔最大比例,正是為了欣賞高山上的杜鵑花[照片2&3]。
(b) 觀賞位於步道0.9km附近的玉山圓柏。
(c) 觀賞位於步道1.3km附近的台灣池[台灣最大面積的冰蝕湖]。
(d) 在小溪營地(合歡北峰北鞍營地)露營(H3300m)
(e) 登頂合歡山北峰後,繼續前往合歡山西峰[百岳的鳥山之一]。
[照片2] 合歡山北峰&紅毛杜鵑 [網路空拍照片]
[照片3] 由台14甲道路35.4Km處眺望合歡山北峰&中央山脈北1&2段群峰
本篇文章要向讀者們介紹的是:由位於台14甲道路36.7Km附近的合歡山北峰登山口(H2959m)[照片4],直至抵達合歡山北峰頂(H3422m)的紀錄。這一整段登山步道全長約為 2.0km。由於筆者造訪時已經是6月初,所以本文介紹的都是紅毛杜鵑(Rhododendron sp.;請恕筆者不懂種名taiwanalpinum與rubropilosum的區別)。
[照片4] 合歡山北峰登山口&解說牌(H2959m) [台14甲道路35.4Km附近]
以下按步道的里程,分段說明:
(1) 0~0.1km之間
在登山步道的起點附近,杜鵑花已經迫不急待的佔據山坡舞台,紛紛穿著粉紅色的花裙亮相囉[照片5&6]。
[照片5] 介於石門山北峰&合歡山北峰之間的窪地水池
[照片6] 介於石門山北峰&合歡山北峰之間的窪地水池
照片5與照片6中的窪地水池位於合歡山北峰(北合歡山 or 合歡北山)與石門山北峰之間。面積不大,真的只能以池塘稱呼。然而,請千萬別小看它,它是合歡溪的源頭之一,而合歡溪正是大甲溪上游第2長的支流。
步道兩旁就有盛開的紅毛杜鵑。這樣比較好,至少可以減少遊客離開步道,從而踐踏杜鵑花叢之間的玉山箭竹的機率[照片7&8]。
[照片7] 介於石門山北峰&合歡山北峰之間的窪地水池
[照片8] 介於石門山北峰&合歡山北峰之間的窪地水池
這時的海拔才2900多公尺。所以,若往南方眺望,只能看到海拔3237m的石門山&海拔3275m的石門山北峰,還無法看到被這2座山擋到的合歡山東峰(H3421m)&合歡山主峰(H3417m)[照片9]。
[照片9]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0.1km之間向南方眺望
若往東北偏東方眺望,塔次基里溪谷--立霧溪的上游--後方的山稜,只露出了三角錐山(H2689m)&塔山(H2449m)[照片10]。
[照片10]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0.1km之間向東北偏東方眺望
倘若往東方眺望,就是屬於中央山脈北3段的幽黑奇萊山塊。任何沒有近視困擾的讀者,應該能毫無困難的看到鄰近的小奇萊山坡上盛開的紅毛杜鵑[照片11]。
[照片11]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0.1km之間向東方眺望
(2) 0.1~0.2km之間
這一段步道途中,有一處甚為狹窄,一側是稍微類似峭壁的路段。但是只要謹慎,不要推擠,就不會有甚麼安全顧慮。一株二葉松,兀自頑強的生長在峭壁旁[照片12&13]。
[照片12] 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0.1km之間狹窄的步道
[照片13] 回眺[照片13] 的狹窄步道
合歡山主峰&東峰的登山步道,分別鋪設著水泥或木階梯。合歡山北峰的登山步道則是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並未安裝任何人工設施,如照片14所示。
[照片14] 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2km處
(3) 0.2~0.3km之間
這兒,距離停車場已經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高度,紅毛杜鵑生長得相當茂密了。當天運氣很好,奇萊山北峰與往南的山稜上,只見雲瀑緩緩的流淌,煞是好看[照片15]。
[照片15]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2-0.3km之間眺望奇萊山稜的雲瀑
(4) 0.4~0.5km之間
這段區域,在上行方向的左側斜壁上,紅毛杜鵑叢生,相當壯觀[照片16&17]。
[照片16] 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4-0.5km之間
[照片17] 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4-0.5km之間
再向東方眺望時,原來照片10中還未露臉的佐久間山(H2809m),此刻已然從屏風山的北側山稜後方探頭探腦的現形囉[照片18]。
[照片18]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4-0.5km之間眺望
權且讓屏風山&奇萊山北峰充當紅毛杜鵑的背景吧,畢竟6月時,它不就是那一襲披在合歡山北峰(北合歡山 or 合歡北山)山坡上的粉紅婚紗嗎[照片19]?
[照片19]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4-0.5km之間眺望
最密集的紅毛杜鵑樹叢就在步道的0~0.5km之間,由此再往上的數量就明顯減少囉。讓筆者再為它的倩影特寫一張吧[照片20]。
[照片20] 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4-0.5km之間的紅毛杜鵑
(5) 0.5~0.6km之間
這兒已經是脫離樹林遮陰的開闊區域。視野涵蓋東北偏東的三角錐山至南方的石門山北峰。由於海拔已經比照片9又高出不少,所以原先被石門山遮蔽的合歡山東峰終於露出峰頭了[照片21]。
[照片21] 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4-0.5km之間的紅毛杜鵑
從這兒回眺來時路,近景有著茂密紅毛杜鵑樹叢的山壁,就是照片16&17的場景所在。
[照片22]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5-0.6km之間回眺來時路
當下不復見奇萊山的幽黑猙獰之貌,可能是由於筊白的雲瀑依然緩緩的飄過它的山稜緣故吧[照片23]。
[照片23]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5-0.6km之間眺望奇萊山&小奇萊
(6) 0.6~0.7km之間
在這個高度,位於台14甲道路36.6Km 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山管理站的建築,也不再受到遮攔的呈現在視野之中了[照片24]。
[照片24]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6-0.7km之間回眺來時路
往西方眺望,雖然看不到美麗的嘆息灣--得名自美麗的讓人離去時會不禁嘆息,但是可以看到山谷上方,由任性的紅毛杜鵑大筆一揮,所繪出的一大片粉紅色山坡[照片25]。
[照片25]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6-0.7km之間眺望西方
(7) 0.7~0.8km之間
這兒的紅毛杜鵑植株已經很稀疏,偶爾零星的散佈在低矮茂密的玉山箭竹之間。更多位於東北偏東方向的山峰,從中央山脈北2段山稜的後方浮現山形[照片26]。
[照片26]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7-0.8km之間眺望東北偏東方
(8) 0.8~0.9km之間
這個高度的平均氣溫,已經超過二葉松的生長上限(~2800m)。在海拔3000m以上的合歡山山區,喬木僅剩台灣冷杉or極少數頑強的鐵杉個體。台灣刺柏與玉山圓柏則在強風的壓迫之下,蜷縮得有如灌木。所以,地面多半由優勢的玉山箭竹盤據,周遭只剩為數有限的灌木植株了。無怪乎,照片27裡這一株偏離步道有如盆栽的玉山圓柏,成為合歡山北峰的名樹。
[照片27] 玉山圓柏 [左叉胸圍74cm;中間胸圍62cm;右叉胸圍59cm]
為了方便讀者了解它的尺寸,筆者用一瓶飲料置於最粗左叉樹幹的旁邊,當作對比[照片28]。
[照片28] 飲料vs.玉山圓柏的左叉(胸圍74cm)
或許有些讀者會認為這株玉山圓柏個子小小的,配稱為合歡山北峰名樹嗎?答案是肯定的,根據研究,歲數小於 300歲的玉山圓柏,胸徑的年生長率僅為~0.0438cm。相當於要增加1cm直徑,需要22.8年。若是老於300歲,生長速度還會更慢。依照這株的左叉胸圍74cm來換算,筆者算出來的歲數是~268.5歲,比筆者+祖父+父親的三代合計的歲數都還大多了。
高山的天氣總是瞬息萬變的。原先剛剛從石門山&石門山北峰後方露頭的合歡山東峰&合歡山主峰,已經又有雲霧企圖為它們蒙上面紗囉[照片29]。
[照片29]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9km處眺望南方
海拔的升高,也使得稀疏生長在這兒的紅毛杜鵑比較晚才開花。所以,植株上尚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數目,也明顯的增加[照片30]。
[照片30]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9km處眺望南方
(9) 1.0~1.3km之間
看到照片31這面說明牌,表示已經走完一半的登山步道。雖然還剩下另外1km要走,至少不是先前的一路陡上囉。
[照片31]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0.9km處眺望南方
此時,眼前所見的是從東北方至南方約135°寬的視野[照片32]。
[照片32]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1.0km處眺望東北方至南方
續向前行,當來到登山步道 1.1~1.2km處,照片1中的微波反射塔就映入眼簾[照片33]。
[照片33]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1.2km處眺望微波反射塔
這兒非常適合眺望中央山脈北1&2段群峰[照片34]。不過,當天是百岳爭相鬥奇之時,身為中央山脈第3高峰的南湖大山主峰,卻悄悄然的掩身於雲霧之後[照片34]。
[照片34]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1.2km處眺望中央山脈北1&2段
(10) 1.3~1.8km之間
走到登山步道 1.3km處,差不多是步道最接近微波反射塔的位置。讀者們若有興趣,可以沿小徑自行前往[照片35]。這兒附近的左側另有一條小徑通往台灣池。不過,本篇遊記並不討論它。
[照片35]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1.3km處眺望微波反射板]
照片36是登山步道 1.4km處,左後方的最高點就是合歡山北峰(北合歡山 or 合歡北山)的峰頂,意謂再向前走~0.6km就到了[照片36]。在此回眺來時路,只見越來越濃密的雲霧,開始聚攏在奇萊山的山稜。所以,得加緊腳步向前囉,務必在雲霧遮掩合歡山北峰之前,回到登山口[照片37]。
[照片36] 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1.4km處
[照片37] 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1.4km處
終於抵達登山步道 1.8km處。說明牌顯示有個岔路通往天鑾池,其實也是前往小溪營地的方向[照片38]。
[照片38] 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1.8km處
(11) 1.8~1.9km之間
這裡是登頂前最後一段的緩上坡[照片39]。雖然看不到位於南方的石門山(&石門山北峰)、合歡山主峰、合歡山東峰,卻能夠眺望從東北方至東方的群峰[照片40~43]。
[照片39]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1.8km處眺望
[照片40]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1.8km處眺望東北至東方
[照片41]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1.9km處眺望東北至東北偏東方
[照片42]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1.9km處眺望東北偏東方
[照片43] 由合歡山北峰登山步道 1.9km處眺望東北偏東方
(12) 合歡山北峰(北合歡山 or 合歡北山)的峰頂
終於在雲霧湧上峰頂之前,平安抵達編號為No.1451的二等三角點的所在[照片44&45]。
[照片44] 合歡山北峰頂的二等三角點 [No.1451]
[照片45] 合歡山北峰頂的高度標示牌
當天登頂時,雲霧已經開始陸續掩蔽群峰。往西方眺望時,只見壽山農場&梨山風景區忽隱忽現於雲霧之中。遠後方的雪山山脈,則是完全隱沒於蒼茫之中。所以,無論多麼依依不捨眼前的美景,還是趁著天象繼續變化之前,儘速離開合歡山北峰(北合歡山 or 合歡北山)。再見囉!
[照片46] 由合歡山北峰頂眺望福壽山農場&梨山地區
[後記1]: 台灣的杜鵑花(Rhododendron sp.)
(1)多數人在都會 or較低海拔, 最常看到的2~5月開花的是平戶杜鵑&皋月杜鵑:
(A) 平戶(Rhododendron mucronatum)則有白,粉紅,紅, 紫紅等品種. 花朵直徑大: 6~15cm.
(B) 皋月(Rhododendron indicum)就是同一株上同時有白,粉紅,橙等色的杜鵑.
(C) 其次是比較少見的金毛杜鵑(Rhododendron oldhamii): 磚紅色,花朵直徑不大: 4~5cm---LKK只在玉山景觀公路見過.
(2) 高海拔杜鵑種類很多(花期4~6月):
(A) 紅毛杜鵑(Rhododendron rubropilosum): 粉紅(瓣內有桃紅斑點); 花徑小(< 3.5cm).
(B) 台灣高山杜鵑(Rhododendron rubropilosum var. taiwanalpinum): 粉紅(類似紅毛杜鵑,玫瑰色斑點); 花徑小(< 3.5cm).
(C) 玉山杜鵑(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桃紅~白(瓣內有粉紅斑點); 花徑最大.
(D) 南湖杜鵑(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var. taitunense): 紅~紫紅(瓣內有紅斑點); 花徑< 5cm.
(E) 台灣杜鵑(Rhododendron formosanum): 樹高如喬木(<20m),是最高大的杜鵑樹. 白色; 花徑< 5cm.
(F) 南澳杜鵑(Rhododendron lasiostylum): 粉紅(瓣內有紅色塊狀斑點)
所以, 就花朵個子而言, 玉山杜鵑(又稱森氏)杜鵑比較接近大家在低海拔所見到的3月盛開的杜鵑. 紅毛杜鵑很小, 若非葉子有杜鵑特徵, 它就是杜鵑家族的侏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