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2019-01-09
旅遊地點: 土耳其: 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 : 果里美露天博物館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 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土耳其之旅的第10篇文章。[建議按編號順序閱讀]
上一篇文章: [58]: 土耳其(9): 前進『卡帕多奇亞』[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276472832]
下一篇文章: [60]: 土耳其(11): 卡帕多奇亞[新鮮事][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276756684]
果里美: 真的是一個 [果]然 [裡]面 很[美]的地方喔!
前往卡帕多奇亞的前一晚,筆者下禢於於以旅遊業聞名的爾居普(Urgup)小鎮的Perissia旅館[H1043m]。由於是當日入夜後才抵達,所以直至次日清晨醒來,才有機會清晰的目睹旅館外的安那托利亞高原雪景[照片1&2]。
[照片1] 由Perissia旅館眺望雪景
[照片2] 由Perissia旅館眺望爾居普(Urgup)小鎮
由旅館搭乘巴士前往位於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的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途中,映入眼中的是不斷變化的美麗雪景 [照片3&4]。只是,沿途都沒有看到馬,筆者的笨腦袋裡還真納悶波斯名稱含意為『美麗的駿馬之鄉』的Cappadocia,究竟是發生了甚麼事,以致都沒有馬了嗎?
[照片3] 由Weaving village眺望雪景
[照片4] 由Weaving village眺望雪景
照片4遠後方的那座海拔達3253m的哈桑(Hasan)火山,在久久遠之前的大爆發裡,把無數的炙熱岩漿與衝上雲霄的火山灰送入這一片安納托利亞高原,威力所及達周遭數百平方公里的地區。之後歷經自然界的風蝕、水浸、滲入微孔的寒雪漲裂岩隙等的岩石循環圈機制,逐漸形成遊客前來卡帕多奇亞所見到的自然景觀。請讀者不用擔心看不清楚那座火山,筆者當時只是來不及更換望遠鏡頭。在後續的文章中,會揭示近在眼前的哈桑火山的照片。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裡,有許多奇形異狀的巨岩丘。其中一些由火山噴發冷卻經自然侵蝕的岩石上,有人工挖鑿的洞穴。說起來,這是一段很無奈的史事,遠在君士坦丁成為第一位羅馬帝國的基督徒皇帝之前,更遠在東羅馬帝國狄奧多西一世 (Theodosius I)皇帝於西元391年支持基度教(尼卡伊亞派)為帝國的國教之前,基督教的信徒被視為異教徒。由於遭受迫害--連創教的耶穌都被釘到十字架上啦,不得不學習鼴鼠般的過隱居生活與宣傳福音。所以,像卡帕多奇亞這樣遠離塵囂,又有適於鑿洞穴居的地方,自然成為躲避宗教迫害者的居住所。難怪『果里美(格雷梅;Goreme)』的原意是『讓你看不到』。當然不是真的看不到,只不過是藉由偏遠距離與居於洞穴之中,大幅減少與其他人的接觸摩擦。
在西元9世紀之前,許多修士修女在此接受神學教育。當時這兒可是小亞細亞的基督教信仰中心地之一啊。諷刺的是,在西元9~12世紀期間,基督徒穴居於此地原因是:再次為了逃避宗教迫害。只不過,這一次的劊子手是來自君臨小亞細亞的阿拉伯回教徒。
一起來欣賞吧。當日的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可是披上一襲襲雪白的冬衣,迎接著遊客們的光臨喔[照片5]。
[照片5]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入口附近
看到照片6中央偏左的菱形銘牌上的字了嗎?英文部分是Göreme Open Air Museum,果里美露天博物館的入口就在前方了喔[照片6]。
[照片6]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入口附近
持著這一張門票,旋轉閘門就允許筆者不用吶喊芝麻開門,就可以通行無阻的邁入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之內了[照片7]。
[照片7]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的門票
進入館區之後,迎面就看到那座素以修女們曾經居住過的洞穴巨岩,聳立在眼前[照片8]。
[照片8]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景觀
避居於此,的確是能夠遠離自西元17年起成為羅馬帝國版圖一部分所帶來的壓迫。但是,解決生活上的生理需求,並不是容易的事--總得面對吃飯喝水與衛生問題吧。筆者只知道由於當地土壤來自風化後的灰山岩&灰,富含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必須礦物質,所以適宜栽植農作。但是對於所需要的水源,究竟是如何因應的,就毫無概念了。
回眺入口處,其實館外也有許多奇石。只是館內更多,岩洞也自然都密集在館內區域了[照片9]。
[照片9] 回眺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的入口
繼續前行吧。雖然許多岩丘部分為白雪覆蓋,未能盡現完整形貌,然而這兒仍然是處處有如桃源般的處處奇啊。
[照片10]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景觀
[照片11]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景觀
[照片12]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景觀
[照片13]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景觀
[照片14]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景觀
[照片15]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景觀
以前有一部電視廣告,裡面有句台詞:你可以再靠近一點。咱們就走過去瞧瞧吧。嗯,不知道是哪位天才的傑作,12世紀之前年代的木門會是這個樣子的嗎(門楣上的,可真的是原始畫作喔)[照片16]?事實上,從人類逐漸遠離開這兒後,此地早就久無人煙,直至西元1907年,一位法籍耶穌會修士偶然經過發現,才再度為世人所知。
[照片16]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景觀
再往裡頭看吧。只見有著:類似儲存物資等的壁龕或壁洞[照片17]、起居的空間[照片18&19]、休息睡眠的石床[照片20]等等。壁上有些比較小的孔洞,可能是用作插入照明的火把基座。不過,筆者沒有看到排水渠道與所謂的衛生間設施,當時的居民應該是利用洞穴外的地點處理個人衛生問題的吧。
[照片17]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內景觀
[照片18]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內景觀
[照片19]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內景觀
[照片20]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內景觀
選擇穴居的最大優點之一,就是內部能夠提供自然的冬暖夏涼調溫效果。在洞外颳著寒風的當下,筆者避居於內確實感覺比較暖和啊。
出入這些洞穴,都得仰賴石階[照片21],有的相當陡峭。像筆者造訪的覆雪日,走上走下其實是蠻辛苦的,尤其是若雪被踩壓硬化結冰之後,需要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地行走。
[照片21]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內的岩洞石階
走出館區,看到一面立牌[照片22]。清楚的標明往左就是露天博物館附近的果里美(格雷梅;Goreme)小鎮,往右就是往筆者下禢旅館所在的爾居普(Urgup)小鎮方向。
[照片22] 果里美(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外面的交通指示牌
筆者在上一篇文章{[58]:土耳其(9):前進『卡帕多奇亞』[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276472832]}曾說明行程安排2個白天在卡帕多奇亞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夠搭乘熱氣球。讀者們看著照片5~22這樣的碧藍晴空,應該是準備與筆者一起去昇空翱翔了吧!
儘管由地面看天空,覺得上空很美。然而一旦熱氣球昇空之後,這個沒有自載動力的器具,是無法因應臨界程度以上的擾動氣流。很不幸的,筆者在卡帕多奇亞的2個白天,天象條件都不適宜讓熱氣球昇空。畢竟安全第一,只好向隅了。
那就換個活動吧。所以,在繼續造訪卡帕多奇亞地區其它景點之前,接下來的兩篇文章會分別介紹筆者所沒經驗過的地面活動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