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2017-04-02~03
旅遊地點: 南投縣仁愛鄉 親愛村松林(布蘭)部落、萬豐村曲冰部落、法治村(武界)部落 & 投83/投71縣道沿途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 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這是一系列有關南投縣仁愛鄉之旅的第2篇文章
親愛村、萬豐村與法治村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南方,人口以原著民的賽德克族&布農族居大宗。親愛村有3個部落: 由北至南分別為萬大部落、親愛部落與松林(布蘭)部落。萬豐村及法治村都只有1個原著民聚落,各是萬豐部落與武界部落。由於筆者是造訪合歡山東峰後再開車前往,所以經過霧社之後,是由台14公路轉入投83縣道,接著會路經上述的部落。不過,限於行程考量,只在松林(布蘭)部落與萬豐部落稍作停留,最後的目的地是法治村的武界部落。
(1) 松林(布蘭)部落
投83縣道由起點(0km)至約6.6km處是一條建於霧社(萬大)水庫西方[照片1~3],大致位於巴蘭山(H1243m)與高峰山(H1549m)東側山麓的縣級公路。
[照片1] 由投83縣道5.9km處眺望霧社(萬大)水庫的壩頂&湖面的攔物繩
[照片2] 由投83縣道6.6km處眺望
[照片3] 由投83縣道6.6km處眺望
在萬大部落與親愛部落之間,投83縣道才由位於霧社溪的右岸,切換至在濁水溪的左岸[註:霧社溪與萬大溪河流之後就稱為濁水溪]。這樣的地理位置,一直至抵達這條縣道的終點都是如此[照片4~7]。
[照片4] 由投83縣道7.6km處眺望台電萬大發電廠的員工宿舍
[照片5] 由投83縣道7.6km處眺望台電萬大發電廠的員工宿舍[鐵橋下方是霧社溪]
[照片6] 由投83縣道10.1km處眺望挖採濁水溪床砂石
[照片7] 由投83縣道10.1km處眺望崩壁
親愛村的松林(布蘭;Pulan)部落大致位於投83縣道的12.5km處,居民是賽德克族的子裔[照片8~11]。部落的北方以埋石山(H1500m)-關頭山(H1536m)-高峰山(H1549m)的山稜為屏障,所在海拔約為950m。目前所居的這處台地,是祖先們於西元1950年左右,集體同意由被稱為Geicin(很冷的地方; H1060m)的舊址遷居過來。
[照片8] 投83縣道12.5km處[親愛村的松林(布蘭)部落]
[照片9] 親愛村的親愛國小
[照片10] 松林(布蘭)部落的真耶穌會教堂
[照片11] 松林(布蘭)部落的長老教會教堂
續行,在抵達萬豐村的萬豐(曲冰)部落之前,會先經過一處曲冰遺址[照片12~]。西元1987年考古研究結束後,為避免人為破壞起見,原來出土的遺址已經以不織布覆蓋,再回填土方,所以現在只能看到說明碑。依據碑文,目前的親愛村、萬豐村與法治村的河谷,曾經是史前先民的居住地。三次考古挖掘出土的石器與陶器(碎片)總計超過千件,足見人類的文明文化總是仰賴河川溪流的滋養。
[照片12] 曲冰遺址 http://okgo.tw/mobile/butyview/900
[照片13] 曲冰遺址 http://okgo.tw/mobile/butyview/900
[照片14] 由曲冰遺址眺望松林(布蘭)部落
(2) 萬豐(曲冰)部落
萬豐村的萬豐(曲冰)部落是由布農族建立的部落,位於濁水溪畔的傾斜河階地[照片15]。部落的布農語名為喜馬問(Simawoun),含有數字5的意義,據說源自於先祖輩們曾於一日內獵殺5名敵對的霧社群賽德克族人。由於彎蜒的濁水溪畔岩塊富含雲母,在日光照射下有如反光的冰塊,所以以彎曲的冰原--曲冰--為漢文名。
[照片15] 萬豐村曲冰部落的入口牌樓
[照片16] 萬豐村曲冰部落的入口牌樓
[照片17] 萬豐村曲冰部落的萬豐國小
投83縣道16km處有個地方能眺望峽谷景觀,然而筆者錯過了。續向前行,當穿越萬豐隧道之後,就是投83縣道與投71縣道相連的終點。有趣的是,有2面投71縣道的里程數字牌喔,分別是19與19.010km,但是兩者的距離根本不足10m! [照片18]
[照片18] 投71縣道19.01km處 [萬豐隧道附近的里程標示牌]
[照片19] 投71縣道19.01km處 [萬豐村界碑]
(3) 法治村(武界)部落
71縣道的19km處,已經可以看到作為霧社(萬大)水庫與日月潭之間中繼站的武界水庫的壩頂[照片20]。再向前開一小段路,就能更近距離的眺望武界壩&武界水庫[照片21&22]。
[照片20] 由投71縣道19.01km處的萬豐隧道附近眺望武界壩
[照片21] 由投71縣道眺望武界壩&武界水庫
[照片22] 由投71縣道眺望武界壩&武界水庫
武界為濁水溪分隔成右岸的界山部落與左岸的圓山部落。當車行至71縣道的16km處,部落內的最高建築--武界長老會教堂--已然映入眼簾。這時,位於左岸的圓山部落與背倚的螺婆間山(H1758m),也由樹叢之間若隱若現[照片23]。
[照片23] 由投71鄉道16km處眺望
右岸的界山部落的入口牌樓位於71縣道的15.9km處[照片24],這裡有一塊解說牌,內容是說明武界部落先民的遷居簡史[照片25]。
[照片24] 投71鄉道15.9km處的武界部落入口牌樓
[照片25] 投71鄉道15.9km處的武界部落說明碑
部落內有數間民宿,如武界休閒民宿等[照片26&27]。不過,筆者只能訂到雲朵民宿[照片28&29]。雖然這是一間比較小規模的民宿,但是主人把它收拾整理得頗為乾淨。只可惜由於使用的建材與設計緣故,夜間的隔音尚待改進。
[照片26] 武界部落的武界休閒民宿 [http://club.mmweb.tw/mobile/30791]
[照片27] 由界山部落的雲朵民宿 [http://cloud.eminsu.com] 眺望武界休閒民宿
[照片28] 武界部落的武界民宿 [http://cloud.eminsu.com]
[照片29] 由界山部落的武界雲朵民宿眺望
[照片30] 界山部落的武界橋頭小吃店
部落內有2座教堂,長老會教堂是位置最高的建築物[照片31&32]。
[照片31] 由投71縣道17.1km處眺望武界部落
[照片32] 武界部落的長老會教堂
武界部落的吊橋功能,已經為能通車行的武界橋所取代[照片33&34]。在適當的季節等環境條件下,佇立於此眺望濁水溪,可以看到水面上,漂浮著由綠、黃、紅色水生蕨類綴成的繽紛世界[照片36]。
[照片33] 武界部落的武界吊橋
[照片34] 武界部落的武界吊橋
[照片35] 由投71縣道17km處武界吊橋附近眺望
[照片36] 濁水溪&水面的紅色蕨類
[照片37] 濁水溪水面的黃/紅色蕨類
筆者很幸運的被民宿主人馬先生邀請前往位於粟栖溪的一線天[照片38]。正常狀況下,這是需要預約的付費行程。馬先生正好有事要前往一線天附近的達版妮活動商店,就讓筆者免費搭車前往一遊[照片39~]。武界疏水道的功用,是將武界水庫的水引至入日月潭。由於沒有河川流入日月潭,一旦武界水庫或更上游的萬大水庫淤塞,日月潭的終結日也就倒數計時了。
[照片38] 雲朵民宿名片
[照片40] 搭雲朵民宿主人的廂型車前往一線天途中
[照片41] 搭雲朵民宿主人的廂型車前往一線天途中
[照片42] 搭雲朵民宿主人的廂型車前往一線天途中
武界輸水道的功用,是將武界水庫的水引至入日月潭。由於沒有河川流入日月潭,一旦武界水庫或更上游的萬大水庫淤塞,日月潭的終結日也就倒數計時了。
[照片43] 橫跨濁水溪谷的武界輸水道(H725m) [距離武界壩約3.5km]
[照片44] 搭雲朵民宿主人的廂型車前往一線天途中
[照片45] 搭雲朵民宿主人的廂型車前往一線天途中
[照片46] 搭雲朵民宿主人的廂型車前往一線天途中
[照片47] 到了達版妮活動商店 [達版妮的布農語意就是一線天]
[照片48] 由一線天回眺達版妮活動商店
[照片49] 一線天&粟栖溪
[照片50] 一線天&粟栖溪
[照片51] 一線天&粟栖溪
[照片52] 一線天的天空
由71縣道離開武界部落時,別忘了在13~13.3km處,覓妥安全的停車位置,下車眺望部落的全景風光喔[照片53~55]。
[照片53] 由投71鄉道13.3km處眺望武界部落
[照片54] 由投71鄉道13.3km處眺望武界部落
[照片55] 由投71鄉道13km處眺望武界部落
趁著離開山區回到平地前,不妨以登高之態,盡情的眺望欣賞山景風光吧[照片56&57]。屬於中央山脈北三段支脈的干卓萬,就有2座百岳山峰,琵琶半掩的藏在群山之後,偷窺著過往的旅客呢。
[照片56] 由投71鄉道眺望干卓萬山群峰
[照片57] 由投71鄉道眺望干卓萬山群峰
開著開著,已經快要離開山區,下方的埔里鎮從透空的樹梢之間映入眼簾了[照片58]。
[照片58] 由投71鄉道8km處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