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2019-01-11

旅遊地點:      土耳其: 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土耳其之旅的第13篇文章[建議按編號順序閱讀]

上一篇文章: [61]: 土耳其(12): 卡帕多奇亞[阿瓦諾][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276784628]

下一篇文章: [63]: 土耳其(14):卡帕多奇亞[烏奇沙][ [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277488876]

 

      澳洲是蛋白石(opal)的重要產地國之一照片1是筆者的10月生日石戒指--所以每年只有10月份會被從匣盒中取出戴上。但是10月與蛋白石有何關聯?澳洲又與要談的安納托利亞高原有何牽扯?請容筆者簡短的交代:

(1) 傳統上的10月誕生石有兩個: 蛋白石or金綠寶石筆者年輕時,比較喜愛由無色二氧化矽水合物構成的非結晶質蛋白石照片1的這顆是由於其它諸如鐵、銅、鎂等元素(雜質)侵入而從蛋白色轉呈豐富的彩色,而且色彩&光澤會隨著觀看的角度不同而變化。

(2)  澳洲蛋白石的重要產地之一是庫伯佩地(Coober Pedy)這個目前可能只有2萬居民的小鎮被譽為世界的蛋白石之都。若是不知情的遊客抵達這個小鎮之後可能會錯愕的質疑那是啥個鬼地方怎麼都沒有人影?當然囉建立於西元1915年的庫伯佩地肯定不是鬼鎮之所以見不到人影是因為整個小鎮是建於地表之下。它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地下城市,而且擁有一切現代化的設施。筆者早年對此小鎮的興趣,其實是當地的蛋白石的古生物化石(opalized fossil)

 

[照片1] 筆者的10月生日石戒指

IMG_9255.JPG

本文要介紹的凱馬克利(Kaymakli),則是一座位於卡帕多奇亞地區的地下城它的歷史遠較澳洲庫伯佩地的悠久大致上是距今約1300~1400年前興建的庫伯佩地的鎮民將居住地發展成地下城是為了躲避地面上炙熱的陽光與高溫。然而,當年居住於此的凱馬克利居民幾乎全部是基督徒他們想要躲避的是採取高壓手段剝削的阿拉伯軍隊

     筆者造訪凱馬克利小鎮時,絕大部分時間用於遊覽地下城只有少部分時間逛逛現在的地下城入口附近的住宅與商店。不過,不知道是否因為是寒冬時節,大家儘量不出門,民宅附近都沒見到居民[照片2&3],只有商店附近還有熙來攘往的居民與遊客[照片5~8]

[照片2]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入口附近的民宅

20190111 (92) 凱馬克利(Kaymakli).JPG

[照片3]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入口附近的民宅

20190111 (98) 凱馬克利(Kaymakli).JPG

[照片4] 凱馬克利(Kaymakli)鎮上的清真寺[只有1座宣禮塔]

20190111 (100) 凱馬克利(Kaymakli).JPG

[照片5]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入口附近的商店

20190111 (16) Kaymakli地下城附近的商家.JPG

[照片6]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入口附近的商店

20190111 (10) Kaymakli地下城附近的商家.JPG

[照片7]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入口附近的商店

20190111 (4) Kaymakli地下城附近的商家.JPG

[照片8]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入口附近的商店

20190111 (12) Kaymakli地下城附近的商家.JPG

其實目前的凱馬克利小鎮的民宅商店與清真寺等就是一群環繞著古代地下城的地表建築大致位於被稱為凱馬克利城堡山的山麓。照9是一張引用自網路的示意圖[http://kshj168997.pixnet.netblog]

[照片9]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剖面示意圖[引用自網路: http://kshj168997.pixnet.netblog]

httpkshj168997.pixnet.netblog.jpg

   安納托利亞高原上共有36座地下城凱馬克利是被開放參觀的4座地下城之一不過從西元1964年起對群眾開放觀光的部分只佔整個地下城的一部分。據稱最多可以容納高達1萬人,真的是著實驚人。更令人驚訝的是,還有一條開鑿的地下道,可以抵達約10km開外的最大地下城--德林庫優(Derinkuyu)。筆者非常好奇在那個定位技術處於原始狀態的年代,當時的基督徒居民如何破解面臨的工程問題,無誤的挖掘正確的方向與深度的地道?因為若是遇到太過堅硬而需要繞道的地層,都在在需要相當精密程度的計算,才不會發生南轅北轍的兜不攏窘境。

    整個凱馬克利地下城深達55m分為8。目前開放給觀光遊客的,僅限於1~4層而已或許這是涉及安全顧慮吧畢竟進去之後若無專人導引很快就會在如蟻穴般複雜的通道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感與位置感。好囉現在,就請大家一起往地下城的入口移動吧

[照片10]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的入口

20190111 (20) Kaymakli地下城.JPG

[照片11]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的入口標示牌

20190111 (24) Kaymakli地下城.JPG

   古代時居民當然得點燃火把,才能在地穴內來去自如與從事活動。現在的地下城內則有適當的電力照明裝置[照片12&13]換氣系統則仍然是古代居民的智慧傑作若讀者檢視照片9的示意圖就會發現有貫穿各層的垂直豎井。不但新鮮空氣可以持續流入,由於濃度差異的緣故,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氣體也會逐層擴散至穴居處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自然空調結果,就是地下城內得以終年維持在13~15˚C之間。所以,穿行於地下城期間,不曾有過氣悶的感覺。

[照片12]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的通道

20190111 (32) Kaymakli地下城.JPG

[照片13]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的通道

20190111 (36) Kaymakli地下城.JPG

   由於是人工開鑿的岩壁表面自然粗糙有些通道頗為低矮行走時要相當注意免得因為與壁面摩擦而發生意外[照片14]

[照片14]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通道的岩壁[Saraphane winery (釀酒房)]

20190111 (50) Kaymakli地下城.JPG

   各項因應地下生活起居的設施等等也都歷歷在目的呈現於遊客眼前[照片15~23]。讓筆者不得不佩服這些古代居民,在缺乏現代化電動甚至氣動機具的年代,使用極其原始的鐵鎚/鑿,甚至可能只是更軟的銅錘/鑿,居然能建構出這樣規模的地下城。是該慶幸地底的岩石硬度不算高,如果是像金門那樣的花崗岩,這些古代的基督徒們,即使花上遠比他們所用開鑿的千百倍時間,也未必能有今日所見的規模。畢竟花崗岩太硬了,硬到823炮戰之時,金門島嶼在遭受超過47萬餘發口徑在152~172mm的重型榴彈轟擊之後,依然像時任防區司令官的胡璉將軍認為的:『隋唐演義裡的第一好漢般耐得起打』,地下坑道內的人員與設施,完全未受損害。花崗岩硬是保護了一切!

[照片15]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的生活設施

20190111 (44) Kaymakli地下城.JPG

[照片16]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的生活設施

20190111 (48) Kaymakli地下城.JPG

[照片17]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的生活設施

20190111 (52) Kaymakli地下城.JPG

[照片18]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的生活設施

20190111 (54) Kaymakli地下城.JPG

[照片19]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的生活設施

20190111 (60) Kaymakli地下城.JPG

[照片20]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的生活設施

20190111 (66) Kaymakli地下城.JPG

[照片21]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的生活設施

20190111 (72) Kaymakli地下城.JPG[照片22]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的生活設施

20190111 (76) Kaymakli地下城.JPG[照片23]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內的生活設施

20190111 (82) Kaymakli地下城.JPG

   地下城內的生活設施涵蓋食衣住行育的所需除了各個家庭的生活起居空間之外公共部分包括各類儲藏室(糧食兵悈)水井馬廄廁所廚房與廢水排放渠道據稱廚房是中央集中式的一次烹煮充分的供應量減少因為要經常舉火所昇起的炊煙被外界發現的風險這樣的解釋,雖然符合邏輯,但是卻與地下城內的釀酒房矛盾啊[照片14]。如果釀製的是葡萄酒,不就需要在相當面積的平整谷地裡種植葡萄,試問難道這些居民不擔心那一大片人工果園,也是容易暴露自己社區的弱點嗎?筆者自顧自的納悶,然而當時的居民或者早已有妥善的解決對策,實在無須筆者這個庸人的管見。

     應該說不難想像地下城所仰賴的防侵入措施,只需要簡單的設計--真的就僅僅是一道重達2噸左右的石製圓輪[照片24]。藉由槓桿原理,可以輕易的滾動這一塊巨石,以便開啟或關閉對外的孔道。

[照片24]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的巨輪石門

20190111 (56) Kaymakli地下城.JPG

   雖然內部有適當的照明此地可能還是不適合有密閉空間恐懼症者進入探訪所幸筆者無此顧慮但是仍然很高興看到由出口射入的自然光源地下城的出口到了[照片25]

[照片25] 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的出口[由外向內拍照]

20190111 (84) Kaymakli地下城.JPG

   在下一篇遊記之中筆者要向各位介紹的是卡帕多利亞地區的另外3處奇岩景觀:Œ鴿子谷(Pigeon valley)烏沙奇城堡(Uchisar castle)Ž獵人谷(Hunting valley)

 

[後記]: 有讀者詢問何以把土耳其之旅分成這麼多篇?筆者的考量是基於以下兩點:

(1)  筆者年輕在美國研究所求學時,被告誡過超過40min的演講聽眾的注意力就會明顯下降甚至莫知所云。這樣就不符合將演講資訊分享給聽眾的原意:take home message(差不多等於是讓聽者從演講中能有收穫的新知)!一篇文章也是如此,若是超過某個臨界長度,讀者可能看到後面時,已經對前面的印象逐漸模糊。所以,筆者從土耳其這一個系列起,嘗試控制每一篇文章的內容長度,照片的數量上限為儘量不超過30張。

(2) 現在筆者已然不再年輕,比較習慣一次完成一件事。處理適度長的文章,筆者也比較有餘力一次撰就,自己的壓力也就相對比較輕。

 

arrow
arrow

    JeJe4咖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