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2019-01-13

旅遊地點:      土耳其: 伊斯坦堡&博斯普魯斯海峽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本文是一系列有關土耳其之旅的第19篇文章[建議按編號順序閱讀]

上一篇文章: [67]: 土耳其(18): 番紅花&番紅花城[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278178008]

下一篇文章: [69]: 土耳其(20): 伊斯坦堡[托普卡宮][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278750220]

 

 

      筆者由番紅花城搭乘巴士經過將近4.75小時的車程(~395km)之後,抵達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堡(Istanbul)。再繼續敘述所見所聞之前,這裡請各位讀者自行回答一個問題:大家常聽到的那句『條條大路通羅馬』是尤里安(尤利安or朱利安)皇帝(Julian the Apostate)說的,請問句子中的羅馬是指哪一座城市?筆者將答案留在[後記],請讀者們自行去比對囉。

(A) 廢話當然是羅馬帝國首都--目前義大利首都的羅馬市囉

(B) 應該是羅馬帝國在哪首都就在哪兒吧?

(C) 應該是指君士坦丁堡--目前被稱為伊斯坦堡的城市吧。

(D) 應該是指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

      遠在西元前660年左右古希臘的多利安人(Dorians)進入目前屬於伊斯坦堡歐洲舊城區的地方,他們就以首領之名Byzantine稱呼該地為拜占庭。到了西元326年,君士坦丁一世(Costantino I)皇帝選定此地建築帝國新城這就是君士坦丁堡的源起待羅馬帝國於西元395年正式分裂後這兒就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西元1453那些視東帝國有如異教徒的西方基督教國家拒絕提供援兵,給了奧圖曼蘇丹國王穆罕默德二世(Muhammad II)機會攻破防衛兵力不足的數道城牆東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stantino XI)戰歿於亂陣之中帝國因而滅亡從此君士坦丁堡被改名為伊斯坦堡(Istanbul)--意謂伊斯蘭的城市,直至今日。基督教世界也從此失去了於西元537年建成的最大聖堂--聖索菲亞大教堂(St. Sophia Church)。西元1626年,位於目前梵蒂岡的聖保羅大教堂落成,基督教&天主教世界才再度擁有超越聖索菲亞大教堂規模的聖殿。

    本篇文章是筆者就地重遊伊斯坦堡後的第1篇遊記,內容將敘述搭遊船觀光博斯普魯斯海峽。以下就一一為讀者們陳述:

(1)    橋樑

博斯普魯斯(Bosphors)之名源自於希臘神話,其中bos是指牛,phorus是指海峽。2座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側的大橋,連結了位於伊斯坦堡的亞洲與歐洲區[照片1]。偏南的一座是全長1560m715烈士(往昔稱為博斯普魯斯)大橋(Bosphors Bridge)於西元19731030日啟用;偏北的則是全長1510m的蘇丹麥何密特大橋(Faith Sultan Mehmet Koprusu)[照片2]

[照片1] 博斯普魯斯大橋(Bosphors Bridge)

20190113 (310) 眺望博斯普魯斯大橋%26;貝雷貝伊夏宮 [伊斯坦堡].JPG

[照片2] 蘇丹麥何密特大橋(Faith Sultan Mehmet Koprusu)

20190113 (78) 眺望全長1510m的蘇丹麥何密特大橋(Faith Sultan Mehmet Koprusu)[伊斯坦堡].JPG

   完工於西元1994年的加拉達橋(或稱加拉塔橋;Galata Köprüsü)則是伊斯坦堡市歐洲新/舊城區之間的聯絡孔道之一[照片3]。由於深富土耳其經典生活氣息,也被稱為釣魚人之橋。長達490m具有『上開』機制的橋上居然還設有餐廳喔

[照片3] 加拉達塔(Galata)

20190113 (88) 加拉達塔(Galata)橋[伊斯坦堡].JPG

(2)     皇宮

落成於西元1856年的朵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Sarayi)是由阿普都勒-麥吉德一世(Abdülmecit I)蘇丹下令興建的[照片4~8]據稱耗費等值於35噸黃金的奧斯曼金幣才蓋成的光是用以裝飾內部的天花板就使用了相當於14噸重量的金箔在奧圖曼土耳其帝國滅亡之前曾經有6位蘇丹居住過

[照片4] 朵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Sarayi)

20190113 (230) 眺望朵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Sarayi)[伊斯坦堡]..JPG

[照片5] 朵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Sarayi)

20190113 (232) 眺望朵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Sarayi)[伊斯坦堡].JPG

[照片6] 朵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Sarayi)

20190113 (234) 眺望朵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Sarayi)[伊斯坦堡].JPG

[照片7] 朵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Sarayi)

20190113 (238) 眺望朵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Sarayi)[伊斯坦堡].JPG

[照片8] 朵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Sarayi)

20190113 (242) 眺望朵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Sarayi)[伊斯坦堡].JPG

2座要簡述的皇宮是完工於於西元1867年的徹拉安皇宮(徹拉安宮;Ciragan Sarayi)目前是由日本商社經營的五星級凱賓斯基酒店(Kempinski Hotel)2棟餐廳[照片9~12]。資料顯示:外牆採用彩色大理石,內牆與屋頂使用木料。宮殿建築與鄰近的耶爾德茲宮(Yildiz Palace)之間有一座大理石橋樑。前述的完工年其實僅是指整體外觀而已,內部的裝修細節一直到西元1872年才正式竣工

皇宮並未替第1位使用者帶來榮耀相反的,西元1876年,阿齊茲一世蘇丹本人就於費力後薨逝於宮殿之中繼任者穆拉德五世(Murad V)僅在位93旋即在政治鬥爭中落敗,以罹患精神病的理由遭到罷黜,而由他的皇弟即位為哈米德二世(Abdülhamit II)。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西元1910119日,祝融造訪宮殿,除了外牆以外的部分均遭燒毀。直至西元1989年,上述的日本商社買下殘墟修建,才恢復成目前所見之貌。

[照片9] 徹拉安皇宮(Ciragan Sarayi)

20190113 (290) 眺望徹拉安皇宮(Ciragan Sarayi)[伊斯坦堡].JPG

[照片10] 徹拉安皇宮(Ciragan Sarayi)

20190113 (294) 眺望徹拉安皇宮(Ciragan Sarayi)[伊斯坦堡].JPG

[照片11] 徹拉安皇宮(Ciragan Sarayi)

20190113 (296) 眺望徹拉安皇宮(Ciragan Sarayi)[伊斯坦堡].JPG

[照片12] 徹拉安皇宮(Ciragan Sarayi)

20190113 (298) 眺望徹拉安皇宮(Ciragan Sarayi)[伊斯坦堡].JPG

   最後一座要講述的是東羅馬帝國的托普卡匹皇宮(Topkapi) [照片13]。其實筆者當時所搭乘的遊船位置並不適合由低眺望位於高處的不過至少有助於讓讀者們了解西元1453年的圍城時期穆罕默德二世蘇丹是如何能夠從座艦或亞洲區的山崗上眺望瞭解鄰近末日之時宮內所顯現的張皇失措氣氛。至少,讀者們可以從照片13中的城牆了解一個事實:雖然當時主要還是靠冷兵器廝殺,但是已經使用銅炮與火藥。對缺乏兵力的東羅馬帝國而言,這一小段呈現的空虛守衛兵力,都在在向蘇丹暗示只要繼續催逼手下猛攻勢如危卵的君士坦丁堡肯定是囊中之物不日即可入網落袋

[照片13] 眺望托普卡匹皇宮(Topkapi)

20190113 (460) 眺望托普卡匹皇宮(Topkapi)[伊斯坦堡].JPG

 

(3) 清真寺

伊斯坦堡市內最大的幾座清真寺,都不緊臨海濱。所以,只能以望遠鏡頭拍攝。第一座進入視線內的是擁有4座宣禮塔的蘇萊曼清真寺(Suleymaniye Camii Mosque)。這座清真寺的地基,是先前一棟奧圖曼帝國的宮殿遺址。由於地處金角灣西南方的較高處,加上直徑26.5m的寺院大圓頂高達50m以及最高的一座宣禮塔達74m,讓筆者從遊船上很快就能發現它的形影。

[照片14] 眺望蘇萊曼清真寺(Suleymaniye Camii Mosque)

20190113 (32) 眺望蘇萊曼清真寺(Suleymaniye Camii Mosque)[伊斯坦堡].JPG

[照片15] 眺望蘇萊曼清真寺(Suleymaniye Camii Mosque)

20190113 (38) 眺望蘇萊曼清真寺(Suleymaniye Camii Mosque)[伊斯坦堡].JPG

   第2座是朵瑪巴切清真寺(Dolmabahce Camii Mosque)位置就在前述的朵瑪巴切皇宮的南方[照片16]它是依照阿普都勒-麥吉德一世(Abdülmecid I)蘇丹的母后懿旨興建,於西元1855年完工。據稱建築融合了伊斯蘭與巴洛克風格。大圓頂離地達15m2座宣禮塔高度都超過 20m。內部陳設甚為簡潔,所以空間相當寬敞。

[照片16] 眺望朵瑪巴切清真寺(Dolmabahce Mosque)

20190113 (210) 眺望朵瑪巴切清真寺(Dolmabahce Mosque)[伊斯坦堡].JPG

   第3座進入眼簾的是極富巴洛克風格的歐塔寇伊清真寺(Ortaköy Mosque),原名阿布杜勒阿齊茲蘇丹大皇宮清真寺 (Büyük Mecidiye Camii;Grand Imperial Mosque of Sultan Abdülmecid) [照片17]。設計師是美籍建築師Nigoğayos Balyan他也是徹拉安皇宮的籌畫者清真寺落成遠早於皇宮時為西元1856。目前附近是物品沒有標價的市集,在此若不小心議價,您就肯定會被當作盤子的。

[照片17] 眺望博斯普魯斯大橋&歐塔寇伊清真寺(Ortakoy Mosque)

20190113 (320) 博斯普魯斯大橋%26;歐塔寇伊清真寺(Ortakoy Mosque)[伊斯坦堡].JPG

   在遊船駛往終點之前那座竣工於西元1616曾經是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珍珠的藍色清真寺(Sultan Ahment Camii Mosque)再度映入眼球視網膜[照片18]細心的讀者可能注意到:它的倩影在照片1就現身過了位於遠後方的山上

      藍色清真寺的最顯著特徵就在於它是世界上極少數擁有6座宣禮塔的清真寺。據說這是源於一個美麗的錯誤:蘇丹原意是要建造『黃金宣禮塔』,可能他的口齒不甚清晰,或是受命的建築師一時耳背,黃金一詞與土耳其語的6座甚為近似,於是就蓋出這座清真寺。這下麻煩大了,因為當時只有麥加聖地的清真寺擁有6座宣禮塔藍色清真寺的出現宛如欲與天爭居然擁有與聖地同等數量的宣禮塔這樣不等於企圖地位相埒於是,麥加的清真寺增建宣禮塔至7才解決了這場被質疑為喧賓奪主的宗教事件!

[照片18] 眺望藍色清真寺(Sultan Ahment Camii Mosque)

20190113 (362) 眺望藍色清真寺(Sultan Ahment Camii Mosque)[伊斯坦堡].JPG

   岸上還有許多較小規模的清真寺筆者就不一一介紹即使把照片附上筆者既不知道它們的名字更不清楚它們的歷史,po出來也沒甚麼知性旅遊的分享意義。

 

(4)     其它的建築

筆者謹在此羅列以下幾張照片它們分別是四季旅館[照片19]Bahcesehir[照片20]。其他幾張,則是海濱的街景[照片21&22]

[照片19] 眺望四季旅館(Four Season Hotel)

20190113 (280) 眺望四季旅館(Four Season Hotel)[伊斯坦堡].JPG

[照片20] 眺望Bahcesehir大學

20190113 (260) 眺望Bahcesehir大學 [伊斯坦堡].JPG

[照片21] 眺望伊斯坦堡的濱海地區街景

20190113 (250) 伊斯坦堡.JPG

   高達66.9m加拉達塔(Galata Kulesi)於西元1348年啟用建築於海拔35m的基地之上[照片22]所以筆者由遊船上觀視之時猶如一座幾近34 層的大樓這座底部直徑16.5m的石塔曾經被當作燈塔瞭望塔天文台與監獄等使用。目前可以搭乘電梯至頂樓陽台,享有360˚環眺市區的視野。

[照片22] 眺望加拉達塔(Galata Kulesi)

20190113 (84) 眺望高66.9m的加拉達塔(Galata Kulesi)[伊斯坦堡].JPG

 

(5)     峽裡的景觀

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側有一座石塔距離亞洲海岸僅約200m。這就是由東羅馬帝國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下令,於西元1110年興建作為防禦體系一環的少女塔(或稱勒安得耳塔;Maiden’s Tower;Kiz Kulesi)--在此裝設巨型鐵鏈,用以管制海峽的出入[照片23]。曾經兩度受創於地震與祝融之災,經過修復後當作燈塔使用。目前,則轉為商業據點,內部空間被咖啡廳與餐廳業者租用營業。人們若想去那兒吃頓飯,還得搭船橫渡。筆者無聊的胡亂想:萬一風浪稍微大些,真不知道是否會讓容易暈船的消費者,一路吐過去還是一路吐回來呢?

[照片23] 眺望少女塔(或稱勒安得耳塔; Maiden’s Tower; Kiz Kulesi)

20190113 (418) 眺望博斯普魯斯海峽裡的少女之塔(Kiz Kulesi)[伊斯坦堡].JPG

   筆者所搭乘的遊船外觀並不特別然而前方駛來的這一艘遊船外型可是有趣得亮眼就像浪裡白條一樣啊可愛得讓人看了就心情開朗囉

[照片24] 眺望一搜造型古趣的遊船

20190113 (388) 伊斯坦堡.JPG

   海峽遊覽的行程即將結束讀者請看海豚探頭探腦的來迎接即將靠岸的我們[照片25]。讀者若問筆者何以會認為是海豚,而非鯨類?請您看它的背鰭就知道了。喔,不只是海裡,就連天空中的海鳥們也飛舞出一幕進行曲般的壯觀歡迎我們的歸來啊[照片26]

[照片25] 博斯普魯斯海峽中嬉戲的海豚

20190113 (420) 博斯普魯斯海峽裡的海豚.JPG

[照片26] 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空飛翔的海鳥

20190113 (100) 伊斯坦堡.JPG

下一篇遊記筆者的筆觸將轉向各位記敘在伊斯坦堡陸地上的遊歷囉

 

 

[後記]: 有關於『條條大路通羅馬』中提到的羅馬?

君士坦丁一世選擇建立君士坦丁堡的地方,是必須顧及帝國漫長廣闊的疆域介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區域顯然是他心目中適宜聯絡各方的帝都所在

Edward Gibbon在他所撰寫的羅馬帝國興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一書中對於建設仍然在進行中舉行的獻都儀式是這樣描述的: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下達敕令賦予這個新帝都羅馬第二或者新羅馬的稱號那敕令刻在大理石上』。

尤里安(尤利安or朱利安)皇帝(Julian the Apostate)是君士坦丁一世皇帝的親姪子在擊敗君士坦提烏斯二世之後成為帝國的正皇帝各位讀者當時他正滿心歡喜,要回故鄉與新首都--君士坦丁堡,試問他所說的:『條條大路通羅馬』中的羅馬,還會是別處嗎?當然就是他的伯父君士坦丁一世皇帝敕令為羅馬第二新羅馬稱號的君士坦丁堡囉因為那兒才是合法帝權所在的象徵

 

arrow
arrow

    JeJe4咖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