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系列有關化石的『石話石說』之旅的第2篇文章

本部落格內的文章,僅供個人瀏覽。任何個人或/與機構(公司、媒體、網站等)未獲得本部落格作者書面授權之前,禁止轉載、轉貼或是用其它方式引用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或/與照片)至任何公開的非商業或商業目的之用途。任何擬引用或轉述文章內容&照片者,請以e-mail聯繫trilobite_jesse@hotmail.com

[1]: 文內所有照片的化石,均為筆者個人的收藏品

[2]: 稱之為沒膽的,一來因為海膽並非脊椎動物,沒有膽這個器官。二來逗趣。

 

[1]  [石話石說系列] 已經po出的文章

編號

文章名稱&網址

po出日期

[40]

石化石說(1): 膽小的 「星盾海膽」

2019-01-17

[41]

石化石說(2): 沒膽的 「厚盾海膽」

2019-01-18

[139]

石化石說(3): 不是恐龍的貴州龍

2021-11-21

[140]

石化石說(4): 蛋白石化的化石

2021-12-21

[141]

石化石說(5): 琥珀&化石

2022-02-17

[142]

石化石說(6): 水晶&鑽石

2022-01-18

[164]

石化石說(7): 俄羅斯奧陶紀三葉蟲化石

2023-10-14

[199]

石化石說(8): 摩洛哥三葉蟲化石

預計2026?月下旬po

 

      話說本系列遊記的第1篇敘述了星盾海膽化石(Astriclypeus sp.),初看之下,長相可是與國人喜愛啖食的馬糞海膽的外觀差別很大啊。先插一句話,您吃海膽,絕對不是品嘗它的膽,而是吃鮮味豐腴的生殖腺。話題拉回來,兩者都是海膽,只是不同型式。當您把馬糞海膽(或稱白棘三列海膽)的棘刺都移除後,會露出一個類似照1的介殼[這個不是化石是現生海膽的空殼啦! 化石不可能有如此整齊均勻的顏色若有的話肯定是技術高超但最笨的人造膺品]

[照片1] 可能是一種綠海膽(Clypeaster sp.)的介殼 [意思是棘刺都除去後的外殼]

[41]: 石話石說(2): 沒膽的『厚盾海膽』化石

從這個俯視角度來看,相信讀者很快注意到對稱的紋路結構。就說咱們人類,假設從頭到兩腿中央有一面垂直切穿軀體的虛擬平面,這時這個面的左右兩側是對稱的。並非所有生物都像人類擁有左右兩側的鏡面對稱[就像照鏡子您自己在鏡裡有個鏡像]

俯瞰綠海膽的頂面時,假設有一條穿越介殼中央的鉛垂線,無論是順時鐘或逆時鐘讓這條線旋轉72˚,介殼上的疣突孔洞組成的紋飾位置,幾乎與轉動前無分軒輊。在數學上稱這條鉛錘線為C5線,所以綠海膽或馬糞海膽的介殼具有C5對稱(5來自於360 ˚除以72˚;也就是連續轉個5就回到與最初還沒旋轉之前完全相同的狀態)。咱們甭管屬於數學群論(Group theory)部分,反正這樣的對稱性與人類軀體的鏡面對稱性(數學上是一個Cs對稱)完全不同的

   為何要敘述對稱性呢? 本文第一段不是提到星盾海膽與馬糞海膽『都是海膽,只是不同型式』嗎? 因為像星盾海膽這樣的海膽,的確有一個與馬糞海膽或綠海膽不一樣的形式,就是外觀上的對稱形式。雖然星盾海膽或2的厚盾()海膽介殼表面也有明顯的5個由許多步帶孔組成的瓣帶但是您若讓前述的C5線旋轉,發現轉72˚,與原先的瓣帶位置無法重合。這意謂星盾海膽或厚盾()海膽不是C5對稱的客戶啦! 這時,若把人類那套Cs鏡面對稱搬過來,卻反而都兜上了。所以說星盾海膽或厚盾()海膽是與馬糞海膽具有不同的對稱『型式』。習慣上,像馬糞海膽之類擁有C5對稱的,被歸屬為『正型海膽;星盾海膽或厚盾()海膽具有Cs對稱的,則屬於『歪型海膽--可不是心歪喔

[照片2] 可能是一種厚盾海膽(Clypeaster sp.)的介殼[頂面]

IMG_8617 厚盾(楯)海膽化石.JPG

   希望以上有關對稱性的敘述沒讓準備看看這篇旅遊文有啥好料的讀者昏頭轉向趕快打退堂鼓轉台了上述的文字其實只是要反映一個觀念: 當我們旅遊時自然界裡不只是山動植物等其實還有許多非常有趣不一定立刻就會注意到的美麗默默地在守在一旁,等著有心人去注意發掘到啊。

      接下來請讀者容許筆者簡述照片2這件採集自鼻頭角附近新生代上新世沉積岩地層的化石(距今約260~530萬年之前)厚盾()海膽的屬學名是Clypeaster sp.其中Clypeaster是屬名sp.是因為不確定是哪個特定的種類名以此標示 [這套命名規則由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先生推廣的這個林奈可不是製造熱水器廠的林內喔 ]

   前面提過厚盾()海膽是屬於有別於像個元宵節提燈狀的歪型海膽說得更卻切些它是歪型海膽中的沙錢。若切除照3(古時代錢幣造型)4個外緣突出物,再填滿懸掛功用的內槽溝,是不是有相當程度類似照2厚盾()海膽了呢? 若您認為不夠像,那麼照片4&5應該能說明為何被稱作沙錢了吧? 它們是長得有點像銅板喜愛在海底泥沙裡捉迷藏的小傢伙啦! 抱歉寫得誇張了點,它們是濾食性生物,潛入泥沙中只是上餐廳找食物的啦。

[照片3] 71縣道19.01km [萬豐村界碑]

20170402 (173) 投71縣道19.01km處 [萬豐村界碑].JPG

[照片4] 米拉羽軸海膽(Scaphechinus mirabilis)化石 [採集自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更新世通霄層]

[41]: 石話石說(2): 沒膽的『厚盾海膽』化石

[照片5] 米拉羽軸海膽(Scaphechinus mirabilis)化石 [採集自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更新世通霄層]

[41]: 石話石說(2): 沒膽的『厚盾海膽』化石

   現在筆者要稍微寫些有關於厚盾()海膽的故事。以下部分的文字引用筆者從未發表過的書稿內容

      沙錢與它的近親海膽海膽(Clypeasteroida)盔海膽目(Cassiduloida)都具有左右對稱[就是前述的Cs鏡面對稱],側視呈比較扁平如碟狀的介殼 [參見筆者於部落格另一篇文章: [40]:石話石說(1):膽小的『星盾海膽』中的[照片11](http://jeje4fp.pixnet.net/blog/post/272091480)]

      厚盾海膽這樣的種類,介殼是由總共10組的雙排骨板構成[照片6],其中5組構成步帶區(以羅馬數字 I~V標示)另外5組則形成步帶間區(以阿拉柏數字1~5標示) [照片7]。所以簡介這幾個名詞,就像是新學期開始,每個學生都有姓名,都被指定坐在某個位置,這些名詞是統一的規範,做為區別辨識之用。

[照片6] 步帶區的雙排骨板 [就是辦帶內由一個個直立柱狀組成的上下2橫列]

IMG_8625 厚盾海膽化石底面的介殼骨板.JPG

[照片7] 厚盾海膽(Clypeaster sp.)化石頂面的步帶區瓣帶(petal)與步帶間區

IMG_8617A 厚盾(楯)海膽化石.JPG

   盾海膽是靠許多所謂的管足爬行的這些管足就從位於步帶區的管足孔洞伸出來,然後這些短短的小腿腿就群力合作,讓海膽邁步行走。喔,對不起,寫錯了,是邁步爬行啦!這些位於底面的管足是海膽的運動機制之一[照片8]。介殼表面突起的棘刺是能夠旋轉活動的,是海膽的另一個運動機制。不相信嗎?去一趟海洋博物館、水族館或販售現撈的海產店,就知道了。化石只能告訴您屬於柯南偵探故事的一部分而已。如果現在世上沒有活的海膽,光憑化石,是沒有證據能斷定海膽的棘刺是運動工具之一。甚至會因為化石無法保留軟體的管足,我們根本無從知道有管足這回事,充其量是一群古生物學家持續就假設的管足這件事爭論不休。

[照片8] 厚盾海膽(Clypeaster sp.)化石底面的步帶區瓣帶(petal)與步帶間區

IMG_8619A  厚盾(楯)海膽化石.JPG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介殼上有關海膽的食樂的事情。抱歉,寫太急了,海膽應該是沒有衣與樂的需要啦!住的部分,之前已經提過它們是濾食性生物,所以喜歡鑽入海底泥沙中過日子,幾乎所有的吃喝拉撒睡都在那兒解決。這樣算來,屬於科普內容的就只剩育兩項了因為行的部分剛剛才簡單的敘述過管足與棘刺了

      回到介殼的底面海膽的吃喝與拉撒的器官就位在這個面上首先是與海膽民生問題第一優先相關的是吃飽肚子的事那肯定是飯來張口當然囉它們是得自顧自的一群除了休息與繁殖時間之外差不多是無時無刻不在吃著的畢竟底泥內的營養物有限

      厚盾海膽的口約略位於底面的中央正是5個步帶區相交合的位置[照片9]。由於筆者家沒有氣動噴砂工具,無法進行精細的清理,所以,照片9的海膽口,被電動工具上轉動的鑽石部件挫傷。不過,還是可以看出口的位置,大致在照片中『口』字的上方。其實就是一個洞,精細結構已經在清理過程中受損,無法辨識。

[照片9] 厚盾海膽(Clypeaster sp.)化石底面的口

IMG_8621A 厚盾海膽化石底面的口.JPG

   所有生物的攝食,第一目的就是為了新陳代謝所需要的補充材料而已只有人類或其它靈長類才知道要追求口腹之慾既然吃食物是為了進行新陳代謝的過程所需代謝完畢之時就是廢棄物產生的當下厚盾海膽是循著步帶區III的方向前進按理說該讓肛門位於口(嘴巴)的後方吧沒錯厚盾海膽的肛門正位於第5步帶間區直直的在步帶區III軸線的遠後方都瀕臨介殼的尾緣附近了

[照片10] 厚盾海膽(Clypeaster sp.)化石底面的肛門

IMG_8620A 厚盾海膽化石底面的肛門.JPG

   交代完厚盾海膽的食後,就只剩下育這個課題了海膽的口與肛門都位於底面那麼會不會生殖器官也位於這個面呢?不不不不在這兒,活著的厚盾海膽的生殖器官當然是長在介殼內的軟體但要繁殖就得把精子或卵子細胞送出體外這就需要在介殼上有小孔稱作生殖孔不幸的是這件厚盾海膽化石在筆者將它由堅硬的岩層取出,清理時就發現這個區域的骨板早就消失所以只能在照片中以文字標示『生殖孔所在位置』,其實就位在步帶間區靠近步帶區接合處附近[照片10]

[照片11] 厚盾海膽(Clypeaster sp.)化石底面的生殖孔

IMG_8623A 厚盾海膽化石底面的生殖孔.JPG

這些介殼身形弱不經風似的沙錢類海膽,,為什麼還會有如此多的化石留在地層裡呢?事實上,這些海膽在這一點上算是大智若愚的。比方說,楯海膽介殼的上下層之間,是由許多列用以強化介殼結構的拱壁(buttresses)與柱(pillar)連接著。或許這是為什麼您發現的沙錢海膽化石,仍然擁有相當的強度,而且數量多於另一款歪型的心形海膽的原因。在海膽石化的過程中,原有軀體上的孔洞經由「預礦化(preminilization)」而為海水中的礦物質填滿,原有的網狀組織則或經「置換(reolacement)」、或經「再結晶(recrystallization)」機制,逐漸成為比原有介殼更為堅硬密實的化石。  

這一集的『石話石說』之旅就在此暫時落幕因為筆者再寫下去,就會涉及許多讀者不曾聽聞的專有名詞與論述,恐怕消化不良,反倒喪失寫作這些科普旅遊文章的原意。

 

arrow
arrow

    JeJe4咖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7) 人氣()